从小我妈妈就对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学习不刻苦,不如卖红薯,相信很多同学都听说过这句话,许多事业单位的在职同学,肯定也是通过不断努力的奋战而考进事业单位这个铁饭碗的。之前一直谣传着事业单位要改革,可是这些扑风做影的谣言到底何时实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规定下发,其实大家不必慌张。
即使事业单位改革,也是高校和公立医院先进试改革,那么为什么高校、公立医院要取消编制?
目前主要是这种管理方式已经远远脱离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医院的人事管理工作实际。不利于这些单位根据实际需要聘用人员,反而在所有高校、医院均造成同一单位内因有无编制几种身份人员之间的诸多矛盾。现在绝大部分事业单位对于编外人员,基本都是采用聘用合同、劳动合同等契约管理方式,编内人员工作的稳定性和所享受的福利待遇跟编外人员有着不小的差别,这种矛盾亟待解决。所以,下一步随着整个事业单位改革的推进,对于如何妥善处理好编制外人员在岗位设置、人事管理、编制管理、工资收入、社会保障、劳动用工等方面的问题,需要有很多政策创新、制度创新。
根据《2017年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方案》我们可以得知,公立医院和高校教师改革后属于公益二类单位,全国高校和公立医院将进保留高校和公立医院事业单位的属性,但是取消其编制。改为合同制。
那么改革之后事业单位的工资是如何构成的呢?
一、基本工资:
1、岗位工资:体现工作人员所聘岗位的职责和要求。分为:专业技术岗位(设13个等级)、管理岗位(设10个等级)和工勤技能岗位(设5个等级),每个岗位等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2、薪级工资: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和资历。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设置65个薪级,工人设置40个薪级,每个薪级对应一个工资标准。
二、绩效工资:
主要体现工作人员的实绩和贡献。国家对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分配进行总量调控和政策指导。事业单位在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内按照规范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
三、津贴补贴:
1、艰苦边远地区津贴:
主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对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生活的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补助。对艰苦边远地区根据发展变化情况,每5年评估调整一次。
2、特殊岗位津贴补贴:
对在苦、脏、累、险及其它特殊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特殊岗位津贴补贴,国家统一制订特殊岗位津贴的项目、标准和实施范围。
通过上述的介绍你都了解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