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经济持续不景气,日本陷入通货紧缩状态。不少应届毕业生的月薪只有20万日元(1.6万元)左右,而且完全没有上涨的迹象。政客纷纷借此上位,声称能够改善国内的经济状况和雇佣环境,尽管他们一次又一次地违背了自己的诺言。
社会上普遍流传只有摆脱通货紧缩,进入温和的通货膨胀,个人收入才会增加。通货紧缩确实是物价低、工资低的一大原因,但通货膨胀真的就能让大家过得更好吗?比如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升5%,大家的工资却只增长3%的话,岂不是更穷了?
那么,工薪族工资不涨的原因有哪些呢?日媒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其一公务员的待遇降至必要水平以下
民营机构经营不善,陷入“苦战”,心中憋屈的普通民众自然对待遇优厚的公务员们恼火。此外,政府借债持续增加,还要对国民增税。在此种情况下,公务员的待遇也随之下降。
虽然国民应该是人人平等,共同进退的,但如果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过低的话,也会影响到社会整体的雇佣待遇。公务员作为优秀人才的重要去向之一,待遇过低会导致一大批人倒向原本就竞争异常激烈的民间市场,完全的买方市场是不可能给出高价的。
其二海外廉价劳动力的存在
企业的目的简单地说就是盈利。为了盈利,必须尽可能地削减成本。而人员雇佣成本是其中重要的一环。日本国内的人工费用实在过高,已经影响到日企的市场竞争力。周边的发展中国家却拥有庞大的廉价劳动力,企业即便是出于生存的本能,也会将一些低端的制造业转离本土。制造业又向来是提供就业岗位的大户,日本国内的雇佣状况可想而知。
其三劳动者的生产能力没有增加
尽管经济形势不振,也会有赚钱的企业。就像下酒馆的客人少了,吃拉面的人却多了一样。也就是说,做多少事给多少钱,才“物有所值”。如果劳动者能够为企业制造更多的价值,能够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的话,市场经济就会调节收入的分配。日本工薪族工资不涨或许与生产能力较之以往并没有增加有关,劳动者的薪水是与其能力相对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