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班族中,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我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也搞不清楚都忙了些什么,有时简直透不过气来。”一般来说,在工作中出现这种现象的职场人,大多处于“缺氧”状态。有调查显示,高达96.82%的人表示,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有缺氧现象。缺氧原因,大致来自于工作环境、职业特点或者自身条件。
感觉力不从心 好像快“沉底”了
三年前,徐莹辞去了销售经理职务,跳槽到一家韩企,从基层销售做起。虽然薪水和职位不如以前,但外企发展空间较大,也可以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徐莹还是很高兴。
当时,刚刚跳槽的徐莹充满激情,自信满满,再加上徐莹本身工作能力强,很快便得到了提升,一年多的时间,便从职员升到了主管,后来慢慢晋升到了销售经理的位置上。
然而,这看似顺风顺水的工作,却使徐莹渐渐感到有些力不从心了。“我觉得自己有些跟不上了。我是本科学士,从学历来说,自己就已经落后了。”徐莹说,现在她的员工大部分都是硕士、博士,甚至还有海归,听到他们谈论的事情,自己感觉跟不上脚步了。“我也想充电,可工作太忙根本没有时间。”
前两天,公司总部来人检查,一位留韩硕士直接用韩语与他们交流。“真是自愧不如,老总们都夸我,能带出这么好的兵,可是从自身能力来说,我还是有些自卑。”除了沟通外,在业务上,也让徐莹感到“危机重重”。
“论年龄,我跟他们差不了多少,可我除了有几年工作经验外,其他的真是比不上他们。”没有了当初的激情和斗志,徐莹感觉自己的才能快要耗尽了。
点评:“缺氧”是目前职场中最现实的问题,某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表示,首先要自检,找到缺氧的原因,由于缺乏技能和知识而造成缺氧,要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无论技能还是知识,都是无止境的。
两个老总要求不一样 上班感觉憋得慌
除了自身条件让自己感到缺氧外,一些外在因素,比如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或职场环境,也会导致缺氧。
刚毕业不久的小孔,应聘到一家私企做人力资源管理。“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每天就跟调解员一样。”
由于公司人员紧缺,小孔也会涉及一些其他工作。小孔为人厚道、办事麻利,因此总经理和董事长,凡事都让小孔去办。可两位老总管理风格截然不同,经常产生分歧,这使得小孔有时不知道该听谁的。
前段时间,小孔写了一份关于公司人员招聘的计划书,分别给两位老总过目,但是反馈的意见却不一样。不管接受谁的意见,另一个人总会不满意,“两个老总说的都很有道理,可让我该怎么办呢?”
类似的事情很多。“老总对我放心,这反倒让我有些‘闹心’了。”无奈,小孔只能用“哄”的方法,劝了这个劝那个,最后找到一个相对折中的方法。
“没办法,老总们说的都有道理,我只能这样。”小孔无奈地说,“在单位精神总得绷得紧紧的,下班后才能喘口气。上班的时候,总是感觉憋得慌。”
点评:某公司培训部经理认为,适应老板,是职场人应具备的条件。“与老板打交道,尽量做到对事不对人,找到工作的‘交集’,结合自己的职能,建立一致的目标。”因此,林强建议,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私下交流,比如以请教的方式,将老总看做朋友、前辈,摆出自己的难处,这也利于自身“补氧”。
不想做了 却又不得不做
在近九成缺氧职场人中,最大的缺氧因素来源于职业、行业的性质,这样的职场人占到了近五成。
IT行业给人的感觉总是光鲜而体面的,但作为IT人的周涛却感觉工作很疲惫,甚至让人窒息。“每天都要投入饱满激情去工作,这种‘激情’不是自身释放出来的,而是你必须要逼着自己有激情。”周涛说,自己每天的工作就像在一个圈子里挣扎,但却又跳不出来。
周涛说,很多人都羡慕他“一台电脑走天下”的工作状态,但是周涛却认为,这种工作太“熬人”。“不但没有休息的时间,还要不断地去学,做这行,一定要与时俱进,分秒都不能和社会脱节。”
周涛曾经想过做其他工作,但都觉得缺乏自由感和挑战性。“我现在的工作自由度高、挑战性强,但就是压力太大了。”周涛坦言,工作时间久了,做起来也顺手了,只是这种不断增加的压力感和无法改变的工作状态,让他有些想逃避却又挣脱不了。“有时真的不想做了,却又不得不做。”
点评:“在职场中都是曲线发展的,往往跨过了低谷和缺氧阶段,都会有很大的提升。”作为职场人,一定要接受现实。面对不得不做的工作,最好开心面对,否则既做不好工作,也影响自身情绪。
【相关阅读】
建造健康优雅的自然工作环境
打造“花旗式”工作环境
纯女性工作环境的苦恼
练就好心态4计划 提高职场适应力
85后如何缩短“职场婴儿期”
新鲜人如何应9大职场不适应
职场新人如何尽快适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