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不持有”生活 不被物质所惑

    “不持有”生活 不被物质所惑

    时间:2009-11-09
    核心提示:有这么两句话,说明了人生的两大悲哀。第一句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第二句是人在银行,钱在天堂。 第一句要么说的是钱多得花不完的那种人,要么是守财奴一类的人;第二句其实是我自己杜撰的。每当我在市面上踊跃拉动内需的时候,就会这么安慰自己,宁可享受物质消费带

        有这么两句话,说明了人生的两大悲哀。第一句是人在天堂,钱在银行;第二句是人在银行,钱在天堂。

        第一句要么说的是钱多得花不完的那种人,要么是守财奴一类的人;第二句其实是我自己杜撰的。每当我在市面上踊跃拉动内需的时候,就会这么安慰自己,宁可享受物质消费带来的快感,宁愿背负银行的账单。但是我的物质消费并不是一直以拉动内需提升GDP为己任的,总体来说,我还算是个比较理性消费的人,我并不会将太多的身外物揽在自己怀里,而不顾是否真正用得到。从我买房到现在的五年时间里,我除了给家里添置了一个书架之外,没有再增加任何其他的物品。以至于有人到我家玩的时候一直仿佛在找着什么东西,我问他找啥,他才很不好意思地跟我说,他想看看我的“废品”收在哪里了。

        日本人金子由纪子提出来一个“不持有的生活之道”的概念,她想营造的应该就是这种没有“废品”的生活了。日本文化很善于“旧瓶装新酒”,换种说法便成了流行,倘若不想深一层,没准就让它给蒙了。

        我的一位朋友,光是球鞋就有60多双,在物质消费的问题上长期处于某种不理性状态,金子由纪子的“不持有”观点其实就是针对她这样的人说的。这些鞋子的购买价格与使用价值没办法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和谐共处与时俱进,就算这样的消费不影响别人,对自己来说也不啻是一种浪费。我们提倡的“不持有”,不是让你节衣缩食、家徒四壁,是适当缩减你的物质当量,不让自己被物质所困,这才是“不持有”的精髓所在。

        而事实上,人生苦短,该享受的还是要麻利享受。

        日本自由文字工作者金子由纪子在日本大力倡导“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她专门写了一本书来阐述她的“不持有”观点,即并非省吃俭用或者搞到家徒四壁的节约生活,而是不持有“非必要物品”的生活态度。

        金子由纪子认为超过自己管理能力的物品就应该“不持有”,不留恋的物品也应该“不持有”,无法回归自然或转让给其他人的物品还应该“不持有”,和自己的生活风格不符的物品也应该“不持有”,提倡用“少量物品过悠闲生活并从中获得快乐”的生活态度,主张把一些我们不是很想要的东西舍弃,把时间或空间留给更重要的人、事、物。

        书中提到养成七种生活习惯,会帮你迈进“不持有”的生活:

        1.不拿。免费得到的东西,很少被人珍惜,因此往往囤积不用。“不持有”的第一步就是“不拿”,不拿免费塑料袋,以自备购物袋来代替;免费发送又用不到的赠品,也要坚持完全不拿的态度。

        2.不买。冲动购物感觉痛快,但买完东西感到后悔的状况也不少,因此只要是“没买也无所谓”的东西,就坚持不买,让物品登堂入室的门槛变高,这样家中就只会出现真正喜欢、真正必要的东西。

        3.不储存。不囤积保鲜膜和卫生纸这类消耗品,也许大减价时买了一堆,像占了便宜,却容易造成使用上的浪费。一旦停止囤积,使用时就会更谨慎,并且想出各种生活小妙招,例如以密闭容器代替保鲜膜、纱布代替卫生纸,自然能降低消耗品的使用率,换来神清气爽的好生活。

        4.丢弃。养成丢弃的习惯,杂志或小册子超过一定数量,就丢掉;没在使用的漂亮糕饼盒子、过期的食物和调味料,也丢掉。并且确实执行丢弃前的准备工作,例如用美观的袋子,作为垃圾分类的容器,让丢弃这件事,变得轻松愉快。

        5.替代。添购一样物品前,先想想家里是否有其他东西可替代?例如一年可能只用到一次的漏斗,就用现有的塑料板卷成漏斗状来代替,如此就能避免多持有一个东西;活用现有物品,不是为了弥补贫困,而是为了创造丰足。

        6.借用。不常用的东西,可以借用或租用,和其他人一起使用更多物品,每个家庭或许就会减少囤积少用物品的情况,避免压迫居住空间,减少无谓的浪费。

        7.没有也无所谓。购物前,务必自问:这个真的是必要的吗?也许能得到“没有也无所谓”的答案;生活中这种东西,应该很多。

        “清贫思想”与“一年不买”

        金子由纪子提出的“不持有”精神的内涵,另一位日本人,1925年出生的中野孝次,在自己研究日本传统文化的文集《清贫思想》一书中也曾谈到过。

        中野孝次本人亲历了日本社会从“复兴经济”进入高消费时代的过程,现代日本社会物欲横流,人们被物质文明牵着鼻子走,对于什么是真正的物质需要这一问题已经没有时间冷静理性地思考了,从而导致了“物质丰富但精神贫穷”的状态。中野孝次在《清贫思想》中崇尚“简朴生活,摆脱物欲的缠绕,不要因为一味追逐物质的丰富与物质文明的发达而忽视了人的心灵需要”。

        简言之,“清贫思想”的核心就是将人对物质的占有欲限制到最小限度,以求获得精神上的充实、纯净和心灵的自由。“如果被物质所控制,头脑里只有购买、占有、消费、废弃等观念,就不可能得到内心的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必须要有和物质生产不同的人生原理”,“为了达到真正的富足,也就是内在精神的充实和满足,我们有必要重新评估所有欲的限定和一无所有的自由等论点”。

        美国女作家茱迪。黎凡于2004年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一场实验,她提出,一整年只买必需的物品,凡是不很需要的东西一律不买。就这样,她暂别一向赖以维生的影碟、精油香皂和抽取式卫生纸,展开了一场挑战消费文化的激进的自我剥夺实验。经历了这不平凡的一年后,她出版了她的著作《可不可以一年都不买?》,希望更多的人来考虑过一种物欲更少的生活。

        情感上的“不持有”你说了不算

        在情感问题上的“持有”或者“不持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跟车、房子、奢侈品的消费不可同日而语,感情一直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就是因为其主线虽然大家都知晓,可细节永远千差万别、错综复杂,所谓“剪不断,理还乱”正是由感情而滋生的各种纠葛的写照。

        在情感的问题上选择“持有”还是“不持有”显然与社会环境的关联更为直接。比如说在我们这样的国度当中,你想“不持有”婚姻,可环境不允许,在这样一个“八卦”的、法律尚有局限的社会里,你必须“持照经营”,住酒店开个房间还要查验结婚证呢,没那张纸你如何跟人解释?这不是你的原因,也不是酒店的原因,这是社会环境的原因。

        像法国女司法部长未婚先有子还高调宣扬出来这样的事迹也只能发生在法国,只有在法国那样一个灵活、柔韧的社会当中,非婚生子这事是被接受并且受到法律保护的,2006年该国一项人口调查显示,法国非婚生子女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婚生子女。而法国议会更在2000年通过了《家庭伴侣法》,规定同居伴侣可以登记为一种新型的“家庭伴侣关系”,即比自由恋爱的关系牢固,但又还没走到正式婚姻的地步。这算是一种在男女激情和家庭稳定两种诉求之间达成的妥协,而法国人民对于政治人物的八卦绯闻也与普通民众一视同仁,仅仅当作八卦绯闻,而不会将其与政治人物的道德水准和执政能力混为一谈。

        所以,你说“不持有”,你能受得了群众雪亮的眼睛和淹死人的唾沫吗?

        反观

        “不持有”是相对的

        一位朋友听到“不持有”的概念时,第一反应是这个“不持有”压根就不是“不持有”,如果真的“不持有”的话,那就应该“住天桥、睡马路、交通全部靠走路,然后把挣来的钱都捐出去;不能存钱,存钱便是持有者,而且不拉动内需”。

        显然这代表了一部分人对“不持有”这一概念的反应,事实上不论是中野孝次提出的“清贫思想”还是金子由纪子提出的“不持有的生活之道”,都不是不顾现实的。他们所强调的都不是“一贫如洗”状态下的“清贫”或“不持有”,像孔夫子说颜回那种“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状况并不是他们推崇的。

        必定要在物质极大丰富、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和消费实力并且物欲开始膨胀的条件下,讨论这个命题才有意义。“不持有”不是真的、完全、绝对的“不持有”,而是一种态度,一种思想,它的目的在于“缩减”,而不是完全摒弃。“贫穷亦美”不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写照。比如说,当你买了一套房子解决了自己的居住问题之后,你还有能力买第二套、第三套,你可能控制欲望没再继续买下去,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欲望的缩减。再比如说,不买车的人可能会这么考虑:车是代步工具,但同时也是废气的主要来源,那么,出于环保或节约能源的考虑而不买车,这也是一种“不持有”的表现形态。

        “不持有”的形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可能是一个暂时的、阶段性的思维定式,也有可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比方说,本来你是不打算再买房子了,可一想到只有现金积蓄生活似乎缺乏稳固感,万一以后有个病啊灾的,估计扛不住,也有可能改变主意。

        “不持有”这个概念,看上去很美,事实上“持有”还是“不持有”是见仁见智的,所以我们并不想特别拔高关于“不持有”或“清贫思想”要传递的观念。我们不希望营造一个“高、大、全”的氛围,大肆宣扬“不持有”的生活之道就一定值得标榜。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