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校招面试,怎么识别“被精心包装”的大学生?

    校招面试,怎么识别“被精心包装”的大学生?

    来源:围一桌 时间:2015-11-19 作者:黄红发
    核心提示:“公司每年都会组织校招。去年公司招聘了20个大学生,总体来讲他们在工作中的表现都是比较积极上进的。但是其中有一个大学生在入职以后,和最初面试时的表现大相径庭,甚至连性格都有很大的转变,在工作中屡屡出错,而且态度散漫,领导对这个学生很不满意,最后被公司淘汰掉了。今年校招又要开始了,领导特别交待,不要再招这样的人回来了。怎么样才能识别被精心包装的大学生的真实面目呢?”
    从目前的大学生校招来看,一般都只进行了能力与性格的简单测试,少了社会招聘的背景调查这一过程,所以对人才的把握缺少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环节。在这些简单的面试过程中,对于那样经常参加面试的面霸级的学生来说,面试官尤其比较难把握他个人的一些不足之处。
    对于话题中提到的“在入职以后,和最初面试时的表现大相径庭,甚至连性格都有很大的转变,在工作中屡屡出错,而且态度散漫”这一点,笔者认为一般情况下该情形不会出现,既使出现了也很难到达这种严重的态度。
    对于在大学校园里招聘人才,面试除了专业方面之外,最主要的形式为无领导小组讨论。对于大学生的无领导小组讨论的组织,应区别于社招的过程。面试组织者需要进行必要的“干扰”,干扰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的抗压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对于性格本身有一定的“缺陷”的学生,如果面试官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在合理的干扰之下一般都能判断出学生的内在特质。
     
    以下举一个例子:
    一、题目

    近年来,消极腐败现象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问题。有人归纳了十个方面问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西方不健康思潮涌入我国,给人们以消极的影响。
    2.中国传统封建意识中的“做大官发大财”、“当官做老爷”意识复苏,一些干部“为人民服务”思想淡化。
    3.市场经济的负效应诱发了“一切向钱看”,导致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泛滥。
    4.谁都恨腐败,但对反腐败问题无能为力,有时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了腐败行为,从而助长了腐败问题的蔓延。
    5.所谓“衣食足则知廉耻,仓禀实则知礼节”,由于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发展还不充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高,贫富差距拉大,造成“笑贫不笑娼”等畸形心态。
    6.政治思想教育跟不上,从而形成“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对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不敢理直气壮地宣传。
    7.国家在惩治腐败问题上,政策较宽,人们反腐败信心不足。
    8.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腐败是任何社会都具有的共同特质,是人类社会无法消除和扼制的。
    9.与商品市场经济发展配套的相适应的民主制度与法律法规不健全。
    10.十年动乱时期国家穷、人民穷,腐败现象少;现在国富民康,所谓“富贵思淫欲”,这助长了腐败问题的蔓延。
    请问:你认为上述十个问题中,哪三项是导致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主要原因(只准列举三项)?并陈述你的理由。
     
    二、问题与要求
    1.请考生认真读题,并准备发言提纲,时间5分钟。
    2.依照抽签顺序小组每位考生依次发言表明观点并陈述理由,时间5分钟。
    3.考生进入自由讨论,并须达成一致意见,时间20分钟。
    4.小组推举一位代表进行总结陈辞,时间5分钟。
    在这道题的考查上,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在第三环节要求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时,这时的分歧会产生。常规的组织过程中面试官不能干扰,但对于大学生的面试,可以进行必要的干扰与控场。
    对于无法把握有特性的学生,要再进行一轮“互评”环节。即面试官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讨论之后,也可以接前面的无领导小组面试的题目进行延伸,让应聘的学生相互之间进行自我总结、相互点评对方的优点与不足。
    面试者之间的相互点评,能更好的看到学生的总结能力、分析能力、倾听能力,特别是部分学生会为了突出自我进行相对犀利的点评,比前面的讨论过程一般会更有针对性,更能激发部分学生不能接受同学的这种直接的点评而进行回击。这时面试官应适当的引导与控场,可以允许矛盾突出但不要激化。在这个过程中是最能看出学生的内在特质并有效的进行把握。
    当然,要想在短短的一两次面试中就看出学生的全部特质那也是不可能的。在用人的过程中加强管理与引导很有必要的,即用人过程的管控才是更为关键的内容。当人才运用的过程中出现问题时,作为用人部门及人力资源部要第一时间进行沟通与处理,而不是等到领导不满时才来处理。
    人的个性问题,很多时候并不能被改变。当其特性与企业的气氛不一致时在进行必要的沟通之后应处理处理掉,及早的辞退对于企业与员工都是有利的。人只有在经历过后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触动他们本质才会改变。但很多时候企业的柔性管理恰恰不能触动,这时干脆的终止劳动关系或许对双方都是好事。
     
    本文由作者黄红发原创
    作者简介:黄红发,著有《人力资源在左 员工在右》、《一个人力资源总监的管理笔记》,弘创咨询合伙人、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咨询师、多家媒体特邀撰稿人。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