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不关注职业细节”定义为“学生气”,因为这是我是做在读学生时的一个教训。
当时我在中远酒店物业管理公司兼职,同时在人大读MBA。一天上课时接到公司总经理的传呼,说下课后去一个公司去谈项目。迫于时间紧迫,我直接从教室到了客户处。客户是某大厦的总经理,一位中年女性,见面时间很短。后来客户不太满意,鉴于跟总经理很熟,她直截了当地说,你们的咨询顾问怎么穿个毛衣就来了?太不正规了!项目没有受太大的影响,可是我因此却没有参加此项目。
后来当我已经担任中研博峰的培训总监时,已经完全理解了职业细节在客户接触界面方面的微妙之处。我到杭州第一次拜访一个企业培训中心的总经理 – 一位五十几岁的职业女性,未见其人,我首先对这位在高技术公司担当中层管理者的女性做了一些了解,凭着简短的了解,感觉其是严谨、自律、干练、果断的知识女性。于是穿了一件灰黑色的套装,去拜访这位重要的客户。而在介绍公司以及培训课程时,无不表现出职业化和专业性的一面。总经理面部始终没有任何的表情,且并未表达多少的热情,但恰恰是上述胸有成竹的表现,让我赢得了信任,其当场表示,有三个需求,需要我们准备项目建议书。
职业形象开始需要刻意地准备,而后慢慢内化形成习惯,就不需要去“克服”了。
观点:首先需要looks like,就是看起来像个...专业人士
学生气比比皆是,比如以下细节:
• 项目组成员间的意见不合暴露在客户端,是最不可取的学生气;
• 接电话讲“喂…”,而不用“你好,XXX”;
• 撰写邮件、会议纪要和报告等,不用规范格式;
• 客户或老板开车,自己却坐到后排座;
• 接到对方名片放在手上挥来挥去;
• 在与客户开会时,抢话,讲话不看对方眼睛,身体颠上颠下;
• 不修边幅的男生们,不修面,不剪头发和指甲,夏天将袖子撸到肘上,鞋子不擦,鞋袜颜色与西服不配,等等。
对于有几年经验的咨询顾问,自然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关键是,在刚刚进行职业起步时,职业习惯是使你看起来像一个咨询顾问的前提条件,如果新顾问工作能力不够,职业习惯又没有,还能有什么呢?至少赢得客户信任的一个条件都没有了。
资深的咨询顾问拿黑色的IBM电脑包,即便在炎热的夏季,一身深色的名牌西装,守时,礼貌待人。当然,这是他们在人前的时候,人后也不一样,是什么脾性,还是什么脾性,但他们非常知道咨询客户要的是什么,咨询顾问是专业服务的一部分,只有客户接受了我,才能接受你为他提供专业服务。
克服学生气的方式,就是以“专业人士”自居,从内心接受“职业化”的过程,并从细微处要求自己。商务礼仪课程讲,“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积硅步,无以成千里”。
小心啊,客户经常从一个顾问的职业习惯来判断你是否有专业经验,不要一眼让其看出你是“菜鸟”啊。
据业内人士说,曾经有这么一次招标会,两家中国本地化IT企业进入了最后的一轮,双方的方案、报价和团队都不相上下,谁上谁下难以定夺,这时候,需要找出一家企业落选,那就只能从评标成员的印象分来考虑了,看哪家企业曾经犯过什么错误?哪怕是小小的失误?这时候,有人指出,企业A在招标过程中表现的职业化明显比企业B要好,大家都是同感,原来,企业A的团队成员个个西装革履,而企业B的成员穿着随便,身着T恤、休闲装,这个区别使得大家众口一词,企业A的团队因此显得更可靠。专业化的方案准备很好,而输在团队的职业化形象,这看似很冤,其实也从一侧面反映了职业形象在商业环境举足轻重的作用。
给你的建议:
• 从头到脚,先从个人形象做起:哪个形象适合自己,什么头型可以显得更职业化?什么类型的衣服适合什么样的场合?这些都需要确认。一套正式的职业装、男士们的考究西装,应该是上班前央求长辈们准备的礼物。如果因为形象不合适,而丧失职业机会,那会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 自学商务礼仪课程:为面试成功,事先应该熟练掌握商务礼仪;如果进入公司后接受相关培训,那就要求自己能够事事做到;
• 注意积累相关的细节:上班后,从老同事那里观察,哪些需要学到?哪些是你感觉不应该效仿的?
• 养成好的职业习惯:凡事难的是知行合一。知道了不做,什么都不是。多少人不屑于从自我形象做起来提升自我,那终究不会得到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