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一部车,开到半路时才突然想起,忘了加油。等到再看显示器时,都已经严重报警了。
于是赶紧导航,奔向离我们最近的一座加油站。但无论我们怎么祈祷,这部车还是在距加油站一公里左右的路上熄火了。怎么办?还能怎么办,下来推车呀。
我们几个大男人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推着这部车向加油站走去。当我们用力的时候,这个车就往前走一阵子。当我们累了,歇下来的时候,这个车也就停止了,而且蜗牛一样地慢。这一公里的路程,大概走了近二十分钟。
行动,就像这一部车。它也在动,只是动的方式不同。没有油的时候,它被人推着走。有油的时候,它自己欢快地跑。油,就是这部车的动力。
动力也由此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来自于外部的推动力,一种是来自于内在的驱动力。
推和驱,仅仅是一字之差,但对动力而言,却有着天壤之别。
外部的推动力,也可以让你动起来,但你很被动。当给你一个力时,不管是推、拉、举、吊,这些外力,我们统称为外部的推动,你可以走动,但当这个力一旦停止,你就跟着停下。你能否走动,或走得快与慢,均取决于别人给你的力,受制于他人。
内在的驱动力,则是你自己的力。只要你拥有这种力,你想怎么跑就怎么跑,你想跑得多快就可以跑到多快,所走的路径,行动的速度,完全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
动力的两种形式,当然是内在的驱动力优先。这是自我激发的一种力,它能够以一种彪悍的速度,直击目标。但我们也不能忽视了外部的推动力,在一定的条件下,当我们身心疲惫,已经拼搏到无力可施时,也需要借助外力来缓一口气。但最终,我们要依靠内在的驱动力去获取成就,这是我们自己的力。
有一位做企业管理的朋友,王S,素以强硬的执行力著称。
现在的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执行不力的问题。看着是一份很好的流程,很符合企业的需要,但就是推行不下去,这是大多企业的通病。
而王S的强项正在于此,他不仅能够为企业制定出科学规范的流程,而且铁面无私,以强硬的姿态推动这些流程运转起来。
你不要认为这两点很简单,但综合在一个人身上,却并不容易。有很多人可以制作流程,但执行态度软弱。有很多态度强硬的,但又疏于流程管理。两者要匹配起来,正是企业想要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这样就为王S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有一阵子,曾有几家企业同时高薪挖他,让他挑得眼花缭乱。这也足以证明他在业界的成就。
但这一切,都成为了过去。
近两年,王S开始频繁地跳槽,对于选择的每一家公司,他不是不想呆,而是呆不住。
他找到我时,显得很苦闷。他说:“以前所有的制度,没有推行不了的。但现在,无论用什么方式,怎么都感到非常吃力呢?”
我问:“你是否反思过,问题到底出现在什么地方?”
他点头:“当然也在不停地反思。你说,不就是两点吗?一是流程的合理性,二是执行态度的公正性。这两点,我都没有打过折扣。流程是通过老板审核过的,他也非常支持。执行是由我来做的,为了配合推动,我甚至加大处罚力度,对于拒不执行的,还开除过人。我从来没有徇过私情,从来没有偏颇,但效果怎么就与之前不一样了呢?”
听到这里,我微笑着。
我没有接过王S的话,而是给他讲了一个故事。
这是在聚会时听一位朋友讲的,说是就发生在他的邻居家里。
他的邻居是开公司的,非常有钱。家里就一个宝贝儿子,那真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只有这儿子想不到的,没有说老子给不到的。
转眼之间,儿子开始上高中了。说来这儿子也还算是争气。这么些年,生长在这样一个有钱的家庭,他没有胡作非为,没有聚众闹事,没有去狂吃海喝打游戏。至少没有做一些“坑爹”的事情。但就是学习成绩很差。父母给他报了很多的培训班,找了许多大牛老师,一对一辅导,家教,能够用的招式,全都用上了。在这个方面,还真花了不少钱。但就是冷水泡茶——不见起色。
后来,一天,他们一家人正在吃饭。突然闯进来几位大汉,指着他们大叫:“什么时候搬出去?最多再给你们三天时间。到时候休怪我们不客气了。”
儿子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吓懵了,他以为是入室抢劫。但见他老爸哭丧着脸,站起来向那几人点头哈腰:“各位兄弟,当年对大家都有过好。现在我是破产了,但你们也不要把事情做得这么绝,不是说好了让我们再住一段时间吗?”
其中一位大汉回道:“这个可不能怪兄弟我们无情了。我们也是拿人家的钱吃饭的。你自己把所有的财产都抵出去了,却一拖再拖,就不是赖着不搬。我们已经很宽容了。大家相互不为难,三天之后,我们来接房。”
那些大汉说完就走了。儿子似乎听明白了什么。他瞪大眼睛看着父母。他的母亲哭泣道:“儿子,是父母不好。你爸爸的公司破产了。把房子都抵出去了,也没能挽救公司。现在,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说着,扭过头伤心地哭起来。
儿子脸上显出从未有过的难受表情,那是吃惊加伤心混合在一起的表情。他上前劝慰着妈妈:“妈妈,别哭。妈妈,别哭”。他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
老爸倒是显得处事不惊,他说:“儿子,没必要太紧张。你上你的学,虽然暂时什么都没有了,但你要相信老爸,我还会去挣很多钱,给你报最好的培训班。”
儿子看着老爸,突然大哭起来:“老爸,是我对不起你。你曾经为我花了那么多钱,我都没有学好。现在,我不要你为我那么辛苦了。我不要报什么培训班,我要靠自己,去考上最好的大学。”
后来,他们一家人搬到了一处小民房里居住,过起了最简朴的民间生活。
又后来,儿子挑灯夜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再后来,儿子开创了自己的事业。直到这时,父母才告诉他,一切都是假象。老爸的公司还好好的,并且扩张了许多。当年,只是为了激发你的内心……
我对王S说:“你就像那个故事中的父母,而员工,就像是孩子。当孩子很小的时候,你给他外在的帮助,也许会有一些效果。但当孩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思想,你依然去为他提供外在的帮助,就会让他感到很多的不适应。他长大了,不是靠灌输就能得到多少,而是要激起他的内心,让他主动地去获得更多,这样才会更有成效。”
王S没有听明白,他问:“针对这个故事,你的理论是对的。但对于我,员工都是成年人,有哪家公司会用孩子呢?”
我笑一下,反问:“这十多年来,你有没有感觉到,你所面对的员工群,有什么变化吗?”
王S是一个聪明人,他猛然醒悟,大叫一声:“我知道了。十多年前,员工都是以农民工为主,没有多少知识和学历,让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稍微有点处罚,就心疼得像挖肉一样难受,他们自然就会遵照我的要求去执行。而今,说是员工,其实全都是知识分子,就连最普通的操作工,都是中技水平。他们已经不屑于机械地执行,而是追求公平与民主,希望有更多的参与,希望有更多的成长。”
我说:“这就对了。你曾经,用对待孩子的方法,通过外部的推动力去执行,取得了一些效果。但现在,孩子都长大了,你就要换一套思路,去激发他们内在的驱动力,让他们参与并认同你的方案,然后自觉、自发地执行。所以,你现在,为了执行,而不要去做执行的事,应该去多做沟通与引导,让员工主动地执行,你就达到执行的目的了。”
症结解开了,我们爽朗地大笑起来。
很多事情,彼一时,此一时。当情况发生变化时,你依然照搬老套,那得到的自然是不一样的结果。你就会感到很诧异。
就像是那部车,在下坡时,你去推,毫不费力,你就能把它推得很快。甚至不用推,它自己也在跑,还要踩刹车呢。
而在上坡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上坡的阻力会很大,你要想推一部车,需要用不知多少倍的力量才能推动,而且很慢。这时,就不要去推了,就想办法让它自己发动。它还会载着你一起驶往目的地。
那好,你现在的行动,是一种什么动呢?是别人的推动,还是自己的驱动?
而你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是直接给别人一个外力,还是去启发他的内心?
一切都得靠自己,那就自己驱动,奔跑起来吧。
作者简介
李忠新,国家生涯规划师,人力资源管理师,华东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著有书籍《打造职业梦》、《定制你的未来》。 长期从事家庭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讲师,在企业内训主讲《七力模型打造优秀团队》、《六步法则构建创新思维》、《五为原则引领人生规划》等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