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要面对紧张的工作,不少人多少有点手足无措,觉得很不适应,感到精神疲惫,注意力难以集中。
那么,如何战胜这强大的“惰性”?
昨日,记者采访省立同德医院心理专家冯斌、省中医院心理卫生科主任高静芳等医生,他们说,“最好的办法是变被动为主动,用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调整情绪。”
比如“一年之计在于春”,用新年的目标激励自己,让自己进入“奋斗”状态。
上班恐惧症与节后孤独叠加而来
“假期过着过着就没了,真是无比惆怅啊!”昨日,不少网友在微博上吐槽,感慨假期“如白驹过隙”。
网友潇yy:假期的最后一天,看个电影吃个寿司再被鱼头辣到飙泪,只想说,真的不想上班啊。
网友欧阳菲菲不会唱感恩的心:怎么时间过得那么快?怎么那么快就初七了?我不想上班啊!再给我放多五天假该多好啊!想到上班真的好烦,又早起的。
网友merobinting:回家了,越来越不想上班,七天长假实在是短,每天睡到自然醒的日子马上要没了。逃离城市,旅行是一个梦想。
网友忠犬受yy君参上:集合所有不想上班的消极感,身体产生的消极能量终于赶在假期结束前小爆发。感了个冒发了个烧。尽管如此还是默默将明天的闹钟调到了6点半,看我多敬业。
冯医生说,过年期间,尤其是这几天,他总是要接到亲戚好友咨询“不想上班怎么办?”
他说,过节后,重新投入紧张的工作,部分人的确会有种陌生感,甚至有人会产生恐惧感。
“就如周末放松的状态也有惯性,要想突然刹车,转入紧张状态,不管是心理还是生理上,都有一定的难度。”
上班第一周,先做轻松容易的工作
高医生表示,应对这些状况,可从生活内容到作息时间都作出相应的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使自己的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上。在上班第一周,先从事轻松容易的工作,给自己一个缓冲。
另外,还有很多从家乡返回工作或学习的人,孤身返回工作地,想着父母亲朋离自己越来越远,一种离别的感伤油然升起。
高医生建议,不要刻意压抑这种情绪。想念家乡父母的时候打个电话回去,在空余时多结交几个朋友,多参加集体活动,不要让自己落单。
高医生说,假期生活中,不少人昼夜颠倒、四处拜访亲友,即使没有出门旅游,节后还是觉得累,这是因为正常的“生物钟”在过节时被打乱了。
通过休息、调整生物钟、洗澡泡脚等消除疲劳,睡眠是驱除疲劳的重要手段。
另外,连续的应酬和饭局,大鱼大肉和零食不断,让人对一切食物都从心理上感到厌恶和没兴趣。
最佳的方法就是运动。如轻快的步行、慢跑、跳舞等,这样胃口也会被“吊”起来。
今起积极面对现实,为新的目标奋斗
冯医生说,“上班恐惧症”或者“后假期综合征”,并不是医学意义上的疾病,而是人们在面对由放松到突然紧张的巨大变化时,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的不适反应。
面对将要上班的事实,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反而会更加轻松。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也会让人由疲惫变为积极。
“很多人在春节时为来年树立了不少新目标,当时信心满满,如果第一天上班就用这个目标激励自己,疲惫懒惰情绪就会消减不少,这是积极的心理暗示。”冯医生说。
具体怎么做?
专家教您几个小细节:
用微笑开始新的工作日。
早上醒来就立刻起床。在床上拖着,只会增加你的痛苦焦躁感。
用冷水洗脸,最好直接泼到脸上,让自己迅速清醒过来。
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刺激内啡肽的产生,获得好情绪。
笑是良药,上班路上想想美好的事,或者跟同事分享假期里好玩的见闻,有助于调节办公室的气氛,从而顺利进入工作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