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领导者不可犯得五个错误

    领导者不可犯得五个错误

    来源:中国MBA网 时间:2015-12-23
    核心提示: 五种不易察觉的伤人行为  那么,我们是如何在无意间伤害团队、削弱文化的呢?我们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把员工逼入幼兽状态?
      五种不易察觉的伤人行为
      那么,我们是如何在无意间伤害团队、削弱文化的呢?我们究竟是做了什么,才会把员工逼入幼兽状态?更确切地说,你做了什么?以下是我们所犯的五种不易察觉、但破坏力巨大的错误及其解决办法。
      1. 你直接给出解决方案“帮他们的忙”。或者,你在本该询问时提供建议。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员工该做什么,而不是鼓励他们开动脑筋自己想办法,那么我们的公司里就会充斥着只知循规蹈矩、不会主动创新的员工。如果养成了他们凡事必先请示的习惯,我们的员工队伍就会永远被“冻结”在动物状态中。而如果我们鼓励他们自己解决问题,他们就会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在解决了食物和居住等基本需求后,这是人类最渴望获得的三种感觉。当然,我们也会帮助他们树立主人翁精神,这对他们自己和公司都大有好处。向他们提问,看看会发生什么。问一问,你会如何做这件事?你的行动会有哪些影响?如此反复数次后,员工便会期待你向他们提出问题,而不是下达命令。他们会带着创意来找你,寻求反馈和肯定。而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会面后,他们会找到你说:“我有一个计划,呐,就是这个,如果你不同意,请现在就告诉我。”最后,他们彻底不需要再找你请示了。每给出一个建议,都要提五个问题。你会惊讶地发现,你的员工和公司已经今非昔比了。
      2.你在开会时注重分享和观点证明,忽视承诺和要求。一次会议为何会吓到你的员工?因为困惑和不确定性会引发恐惧。不着边际、缺乏焦点的会议会将员工逼入“反抗-逃跑-麻木”的幼兽状态。相反,简短愉快、气氛活跃、议程明确的会议,能让每个人始终处于智慧状态。关键是要了解五种沟通形式:信息分享和自我分享,辩论和决策,观点证明,要求,以及承诺。
      大部分会议着重于前三点,忽视后两点。在理想的情况下,信息分享活动应该适可而止,然后要让有需要的与会者提出要求,请能满足这些要求的与会者做出承诺。调整你的沟通方式,你便会收获这样的结果:会议效率提高,团队成员心情愉快,工作各司其职,执行成果辉煌。
      3. 你还没有和员工搞好关系,就急于向他们提供反馈。暂且将你的员工想象成羚羊。由于你是他们的顶头上司,他们会自然而然地将你看作狮子。并不是说你故意对他们施以尖牙利爪的暴 力统治,只是他们头脑中的幼兽在悄悄窥探,把人按照“朋友”和“敌人”分类编码。
      这意味着,除非你能让员工将你视为“另一只羚羊”,否则你就无法影响他们——他们只会忙于保障自己的生存,没心思接受你的反馈。
      以下这三句简单的话语可以帮助员工放心地脱离幼兽状态:1.“如果……会怎样”:如果在提出意见或建议之前先这样问一问,你就会排除自我的影响、减少感情因素。你会充满好奇——不是一定要表明立场,而是开动脑筋、用心思考。这样,对方会更容易与你一起展开头脑风暴。2.“我需要你的帮助。”:我们将此称为“控制方与服从方换位”,因为当控制方说出这句话时,他们便是在邀请服从方与自己交换角色。当你希望对方改变自己的行为,或承担更多的责任时,这句话尤其有效。3.“如果……,会不会好一些”:当有人陷入幼兽状态原地打转,无法前进时,向他们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可以帮他们发现可能的行动方向或积极结果。
      4. 你只关注问题,不关注结果。人们倾向于扮演三种默认角色——受害者(Victim)、拯救者(Rescuer)、迫害者(Persecutor)。这一理论是由斯蒂芬·卡普曼(Stephen B. Karpman)博士最先提出的。这些角色是相互依赖的(必须要有迫害者,才会有等待拯救者来拯救的受害者),而且每天都在职场生活中上演着一幕幕活剧。它们共同构成了“紧张三角”(Tension Triangle),当我们身处其中时,问题便成了我们关注的焦点。我们将所有的一切都看成问题,为此而心生焦虑,接着便奋起反击,进而又引发另一个问题,形成一个自我存续的无限循环。解决办法是将关注焦点从问题转向结果。我们要问的不是“出什么事了?”和“为什么会这样?”,而是“我们需要什么?”和“我们如何办到?”
      专注于结果给人以别样的感觉。你会觉得干劲十足、精力充沛、信心百倍,稳稳地处于智慧状态,拥有更丰富的可能性、选择、创新、爱和更高层的意识。受害者成为结果创造者。拯救者成为洞见创造者。迫害者成为行动创造者。那么,你该如何实现这种转变呢?首先,识别你和对方分别扮演的角色,从积极对应方的角度同他交谈。如果他处于受害者模式,而你倾向于担任拯救者,那么你就不要说诸如“我会让你好过一些”或“让我来帮你”之类的话。你应该问“你想得到怎样的结果?”和“这会对你有什么影响?”如果你在每次交谈中都这样问,并指导别人也做出这种转变,你就可以改变公司文化,迅速获得你想要的结果。
      5.你设计“变革”的方式有误。几乎所有的领导者都希望并需要自己的公司开展变革,因为这是实现增长的唯一途径。但是,人们天生抗拒改变。实际上,根据罗杰·贝利(Rodger Bailey)对后设程式(meta Program)的研究,只有在“个别有变,其余照旧”这个特定背景下表述变革时,才会有2/3的人能容忍变革,也就是说,领导者必须将变革描述为对我们已经在做的事加以改进:去除糟粕,添加精华。这是包装变革信息的最佳方式。不要用“变革”这个词,可以用“发展”来代替。抗拒不见得是坏事。这只不过是漫漫长路的第一步。另外四步是嘲讽、有用、习惯和新标准。一旦你跨过了抗拒这道屏障,就可以大踏步前进了。
      在上面这份清单中,你认出自己的上司,甚至你自己了吗?
      当你做出这些(相对简单)的改变后,你很可能会发现,结果取得了显著改进。
      所有的领导者都希望在业绩、产品销量和创新上打败竞争对手,而我们大多数人都拥有具备这些能力的团队。我们要做到的,只是别再吓得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能力。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