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正在进行有关卓越企业与高效能领导人的研究,其中的一个关键发现是:没有人能完全避免碰到困境,潜在的陷阱无处不在,所以真正的技能是要能脱离困境,培养出反弹回来的韧性或复原力(resilience)。
动荡时期会带来破坏、中断与挫折,即使是最成功的人也不能避免。顶尖的公司也有猝不及防遭到竞争产品痛击的时候,但他们必须奋起直追。体育队伍的常胜军在比赛时往往成绩落后。作家可能遭到几十次拒绝,才找到一家出版商让他们闻名于世。一些成功的政客也曾落入窘境,狼狈不堪,却仍然继续领导,尽管这种自己造成的创伤更难愈合。
韧性是能够从笨拙的失误或彻头彻尾的错误中复原的能力。但是光有弹性是不够的,你必须从自己的错误中学习。具有韧性的人可以在下述信心基石上继续壮大:问责制(表示悔意并承担责任)、协力合作(支持他人达成共同目标)、主动性(聚焦于积极的步骤并改进)。正如拙著《信心》(Confidence)所概述的,这些因素巩固了员工、团队和组织的韧性,他们可能失足跌倒,但会重新赢得胜利。
对于想要超越逆境或卷土重来绝不放弃的人来说,美国是第二次机会之地。前美国驻中国大使洪博培曾说,重新振作是美国人的优点,这一思想在中国广受赞誉。在世界各地,能够从天然灾害中快速恢复,已日益成为经济强盛的关键。企业家和创新者必须愿意失败,然后再接再厉继续尝试。重点不是学习失败,而是要学会恢复。
跌跌撞撞有时是由于环境因素,这是大多数人无法控制的,包括天气现象和地缘政治的冲击。不过,人们虽然可能无法控制较大的问题,但可以控制自己对问题的反应,看是要放弃还是另辟蹊径。欧洲的经济衰退就是一例。笔者最近在公开会议和多家企业内向欧洲听众谈到,即使市场正在萎缩,仍应该培养企业的韧性,以便公司能在经济持续衰退时支撑得住,并作好准备迎向复苏。德国一家机械公司表现出韧性,在市场对机器的需求减缓时,它增加服务合约,并动员员工找到新的服务机会。一家意大利化妆品公司从裁员的跨国公司网罗人才,并增加和保健与时尚相关的国际营销活动;新的销售随之而来。与拙著《超级公司》一书曾描述的其他公司一样,这两家公司的这些措施来自强烈的目的感,这种目的感吸引成员团结在一起,激励他们负起责任,协助公司生存及繁荣发展。员工有韧性,因为他们关心在意,这让公司也具有韧性。
自满、傲慢和贪婪会排除韧性。谦逊和高尚的目的会强化韧性。真心想要服务的人(而非只想爬上顶峰的自恋者),愿意接受较少报酬,把这当成是投资,以取得日后更好的回报。法国前总理雷蒙·巴尔在国家层级的选举中竞选连任落败后,改而竞选层级较低的里昂(Lyon)市长,成为所在地区的英雄。这是艾略特·斯皮策正在采取的策略,他曾担任过纽约州州长,后来去竞选层级较低的市长。他在召妓丑闻浮上台面后迅速表示悔意,然后重新参与公众的对话,谈论那些问题,增加了他复出的可能性。
一些观察家说,女性要东山再起更加困难。不过,来看看玛莎·斯图尔特。她曾因内幕交易而入监服刑,但她仍表现优雅,并展现出悔恨之意。她的优雅表现后来为她保住了大部分的粉丝。更积极的例子是希拉里·克林顿,她在2008年总统选举败给奥巴马之后,保持了良好风度(虽然她的一些追随者表现出输不起的样子),并接受奥巴马的提议,出任国务卿。她如果要问鼎2016年的总统大选,现在的条件甚至更胜从前。从长远来看,优雅的风度打败了尖酸刻薄的态度。
韧性来自坚毅的性格,来自一组核心的价值观,那些价值观激励人们努力战胜挫折,重回迈向成功的道路。韧性包括自我控制,并且愿意承认自己在挫败中应负的责任。韧性也会基于集体感而增强:因为对他人有义务,以及获得志同道合者的支持,而期许自己跌倒后重新振作起来。韧性表现在行动上:新的贡献,小小的胜利,能够放下过去、引发对未来兴奋之情的目标。
潜在的困难潜伏在各个角落,无论是来自意想不到的环境变动,或是个人的缺点与错误。无论来源是什么,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对付它们。当意外状况是新常态时,韧性就成为新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