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司的弱项(或缺点),本处主要指上司某些方面工作经验欠缺、知识结构缺陷,或是性格使然等,导致实际工作的有些方面做得不够出色,甚至不够服众,影响了领导形象、团队执行力,以及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等。“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弱项,“职场达人”上司也不例外。
先从上司的角度来看看。
上司对自己的弱项,不见得全面和客观。现仅分析上司认识到的自己弱项。通常的态度有两种:一是积极地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去提高自己的弱项,使弱项不再弱;二是尽力掩饰,文过饰非,生怕别人看明白,成为某种把柄/笑话。不用讲,第一态度无疑是积极的和有建设性的,第二种态度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掩饰和躲藏的方法是不会长久的。
但是,第一种态度效果如何呢?如果是知识结构欠缺,补起来容易;若是经验欠缺或是性格方面,就不会这么容易了。德鲁克先生说,用人要用他的长处。因此,上司与其花费很大的气力去改进的弱项,还不如鼓励有此方面优势的下属来弥补。
“知易行难”,做起可不容易哦。
第一步:坦然面对。首先,上司要要认识和正视自己的弱项。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上司明明知道自己不擅长这方面,或者自己的观点或方案有缺陷,非得靠自己职位压制下属,同意自己一些错误的观点或方案。即使下属行动上同意,心里肯定很是反感。其实,上司鼓励下属说出正确及合理的观点或方案,如果意识到自己错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坦然地承认。一般情况下,坦然承认反而会赢得下属的尊重和大家的信任,因为不是每个上司都有勇气做到这一点。
第二步,鼓励下属拿出行动,实践他自己的想法。允许下属针对自己的弱项采取行动,上司更需要足够的胸怀,需本着团队或者公司的整体利益和进步来考虑,让下属按照他的合理方案进行行动。肯定不少人担心,这样是不是会影响自己的威信,将来不好管理。根据笔者的观察和经验,死抗着维持着自己的不合理观点和方案,而每个下属心里都有一把尺子,这样反而会使自己的威信大大降低,很多下属会认为:他根本就不懂这部分;纯粹瞎指挥;还不如不和他讨论等,失去下属的信任,这就为将来的统一行动和有效沟通埋下障碍。
简单地举了自己工作的例子:七、八年前,为了考察一位同事的文档编写和设计能力,将一份软件设计工作派给了他;但为了防止他的东西离我的要求很远,笔者自己也做了一份设计但没对他讲明。等他的设计文档提交上来一对比,发现他的设计方案软件结构更为合理,模块化程度高,业务思路更为清晰;但文档却写得不咋样,要不是依赖他的各类图和自己对需求的清晰理解,看着真是吃力。经过慎重考虑,笔者将自己的文档也发给他,并将他的设计方案不足的地方给予补充,并严格要求他按照笔者文档的描述来修正他的文档。他改过后,笔者提意见,这么来来来回回三趟,他的文档水平明显提高了,他逐渐也承担了团队设计主力的工作。从这件事情以后,明显感觉他对我的信赖更强了。到现在,我们仍保持良好的个人关系。
通过身体力行,鼓励下属之间也形成融洽的互补氛围,使每个人都工作在自己长处的状态,团队肯定十分团结,整体能力肯定非常强。这当然是理想的状态,也是管理者孜孜追求的目标。
再从下属的角度来分析。
下属对上司的弱项,常有片面的内容(你到朋友或同学聚会桌上去听,冷嘲热讽上司是个谈话主题内容之一,呵呵),这里只涉及客观的上司弱项。
下属在发现上司的弱项和错误时,特别是只有自己知道时,需要顾及上司的颜面和威信,因为下属无法确信上司是否认可自己的想法,这就需要采用恰当的沟通方式了。需因人而异,用心揣摩,获得上司的理解和支持(如果有人要问,上司要是还不支持呢,请参加前两句话,呵呵)。
在理解和支持的前提下,上司的弱项或错误就变成下属突破的空间和机会,弥补上司的不足,最终实现整个团队绩效的提高,获益的是整个团队。曾记得一位日本管理大师讲过的细节,他故意在工作中,留一些纰漏或不完整,让下属去修改和完善,来促进下属的快速成长,他的思路和做法很值得思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