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由今日早报策划组织的“浙江十大幸福企业评选”活动开始了走访阶段的第一站,由浙商研究学者、浙大MBA学员、中小企业家和媒体共同组成的考察团,走入了娃哈哈位于下沙的乐维生产基地,在生产一线一探究竟,接触宗庆后口中比他幸福的员工们,切身感受娃哈哈集团“为大众谋福利”的幸福标本。
员工人均年收入7.9万多元,
还帮助解决住房难题
如何评价一个企业的幸福感?考察团成员深入了解了员工的收入情况。
“娃哈哈目前实行全体员工持股,自2005年起打破了身份界限,让外来务工人员和正式员工一样拥有公司股份,只要在公司工作达到一定年限并通过考核,就可以拥有股份,目前,全公司持股人数已经超过1万人。”娃哈哈集团政治部部长金顺星告诉记者,在员工收入方面,娃哈哈最近4年已经8次大范围提高员工收入,“2012年娃哈哈在杭员工(包括外来青工)人均收入7.9万多元,远高于国内城镇居民平均收入。”
“7.9万?这比我们白领的工资还高。”一名考察员感叹。
“还有,我们对于已婚员工,会发放住房补贴,并根据员工的能力和贡献分配房子,迄今为止已向在杭员工分配住房1452套,每年还在不断增加。”
“我和老婆两个人在杭州买了房,现在准备考虑买车了。”王荣栋告诉记者,自己是娃哈哈生产车间的一线工人,“我初中毕业,只是一个普通技工,能够在杭州这样的城市安居乐业,有房有车,还有什么理由不满足的呢?”
王荣栋透露,自己和老婆一年收入,连分红要超过20万,“我想,能在这里工作是幸运的。”
职业机会均等
农民工有能力一样重用
有不错的收入,还提供住房,这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那么员工的职业道路是否畅通呢?这也是考察团所关心的。
“我现在是车间主任,(上世纪)90年代初进娃哈哈的时候还只是个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刘顺成是最早进入娃哈哈的外来青工之一,在娃哈哈工作没几年就回老家安徽农村盖起了房,后来村里的父老乡亲也被打动,跟着刘顺成来到了娃哈哈,“现在我有20几个老乡在这里干,基本都在管理岗位了。”
金顺星向记者介绍,娃哈哈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上强调机会均等,用人的标准是看能力,看素质,看有没有真本事,而不是看学历或者身份背景,所以现在已经有6名外来青工成为分公司的总经理,有400多名外来青工走上管理岗位,2800人获得技工称号,成为公司发展的中流砥柱。
据了解,除了制度上的保障,娃哈哈还倡导“家文化”,每年会为外来青工精心准备“千人年夜饭”,宗庆后会亲自到各个基地给员工敬酒、送祝福、发红包。
“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下,员工之间互相帮助献爱心也已经蔚然成风,这些年仅员工之间的捐款数就已经多达150万元左右。”金顺星透露。
“四年前,一位同事出差途中出事故去世了,我们自发每年都为这位同事捐款,悄悄给他的父母亲寄去;只要谁出差路过他们家,都要去拜访下他的父母,尽量让他的父母能够感受到足够多的温暖。”在娃哈哈研究院工作的翟鹏贵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员工之间的关爱故事,数不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