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时而出多方期待实现共赢
记者:国家薪酬调查制度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提出探索建立国家薪酬调查制度有什么积极的社会意义?
刘昕:在发达国家,每年举办的各种薪酬调查不计其数。以ZF为主体的国家薪酬调查,通常是由国家劳工、统计部门进行。像美国劳动统计局(BLS),每年都要举行3类调查研究,包括地区性的薪酬调查、行业性的薪酬调查以及针对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办事员的薪酬状况调查。这些薪酬调查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探索建立国家薪酬调查制度可以说意义重大。规范的国家薪酬调查制度,能让ZF及时、准确地掌握劳动力市场供给、需求信息,同时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位、不同地区的薪酬状况有详细的了解,从而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和有力支持。从员工的角度来说,国家薪酬调查提供的数据将为其调整个人的劳动力供给行为提供依据,让员工对工作的地区、岗位、行业等选择以及对薪酬待遇的要求等都趋于理性,从长期来看,这些薪酬数据还有利于劳动者及其家庭作出更加明智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对企业而言,国家公布的具有权威性的薪酬数据,对于企业调整薪酬水平、调整薪酬结构、估计竞争对手的劳动力成本以及了解其他企业薪酬管理实践的最新发展和变化趋势,都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我国现在探索建立国家薪酬调查制度,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应时而出,也必将为各方营造多赢局面提供基础。
记者:我国已经有18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北京市还探索发布了13个行业工资指导线,全国各中心城市也陆续发布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和行业人工成本信息,这些数据来源是否为建立统一的国家薪酬调查制度奠定了基础?
刘昕:这些工作当然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我们应该看到,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原因,我们以往统计的各种薪酬数据存在着一些不准确的地方,这也就使得建立国家薪酬调查制度显得更为迫切。正因为国家薪酬调查数据具有战略导向作用,所以一定要确保收集到的信息是市场真实信息的反映,这需要有一整套完善的技术和系统的有力支持。
记者:为确保各类薪酬信息准确、有效,探索建立国家薪酬调查制度时有哪些需要注意的环节?
刘昕:要想建立规范的国家薪酬调查制度,需要用较长的时间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将最基本的概念统一起来,比如工资、薪酬,这些概念在我国的不同企业、不同行业所指的范畴是不一样的,这必将给调查带来障碍。因此,确定一个统一的定义、建立标准词典是前提条件。
其次,调查选定的典型职位必须有最新的、准确的总体职位描述,即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职位描述,而不能是笼统的概括,或者是仅仅满足于有一些职位名称。这是因为即使两种职位的名称相同,它们在不同组织中所承担的实际工作职责以及所需要的任职资格条件也会有所差异。这种差异在大企业和中小企业之间存在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同时要注意对企业做好宣传工作,尽量减少收集信息的障碍,必要时还可以争取税务等其他部门的协同配合工作。
功在长远凸显政府服务职能
记者:国家薪酬调查一般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否需要有相对稳定的调查机构?
刘昕:当然需要一个长期、稳定的负责国家薪酬调查工作的机构。因为国家薪酬调查制度一旦建立,就会成为一项常规的工作,要随时统计各种数据并及时发布。薪酬调查所了解的数据并不仅限于基本薪酬这样一种简单的信息,还应该包括奖金、福利、长期激励等信息,甚至还需要搜集关于休假等其他各种福利的信息,有时还需要了解职位在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等方面的特殊要求信息。在实践中,很多企业的薪酬结构都不一样,比如,有些企业平时的薪酬水平并不高,但是年终奖的分量很重。通常情况下,以年度为单位来搜集特定职位的全面薪酬信息才是可靠的。
一般来说,薪酬调查所涉及的薪酬信息应该包括:薪酬构成及每一部分的水平,既要有固定薪酬,还要有浮动薪酬;年度奖金和利润分享、收益分享、一次性加薪等各种现金奖励支付;股票期权等长期计划;养老保险、健康保险以及休假福利等。同时,除了直接薪酬和间接薪酬信息之外,还应该关注关于薪酬政策和管理实践方面的信息。包括企业的加班政策、轮班政策、试用期长短、刚毕业学生的起薪、薪酬水平的地区间差异、员工异地调配时的薪酬处理以及兼职员工的薪酬管理等。
记者:国家薪酬调查制度的建立将对我国社会的长远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刘昕:建立国家薪酬调查制度可以说是一件功在长远的工作。通过建立规范的国家薪酬调查制度,不仅让ZF及时掌握市场上各类职位的供求状况及其薪酬水平变化情况,同时还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各类劳动专业统计工作,比如劳动争议统计数据、各种社会保险的统计数据、劳动合同签订、履行等情况的动态数据等。通过这些数据的统计,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和指导。
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国家薪酬调查制度的建立还可以影响高等院校的专业设计以及长远的就业形势。通过掌握的准确市场信息,政府可以预期未来的一段时间不同专业的岗位动态供需状况,从而为高等院校及时调整专业设计、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就业前景提供最可靠的依据。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解决热门专业“扎堆”和冷门专业乏人问津现象,也就解决了未来就业的岗位和求职人员的匹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