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方苞依旧在院子踱步消神,忽然听到惨叫声传来。循声望去,但见两个狱卒正在“修理”一个刚抓进来的乞丐。方苞深知这些狱卒平日里就有对新来犯人施酷刑以压榨钱财的“惯例”,但今日对一个一文不名的乞丐依旧下此毒手实在感到不可思议。于是本身还是犯人的方苞管起闲事来,质问道:“你们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他!一个乞丐哪有钱来给你们?!”这时一个狱卒抬起头来答道:“我们知道他没钱。但如果我们不给穷人上刑,那以后富人就都会装穷!到时我们找谁去要钱?!”方苞这才明白:原来狱卒打穷人,是打给富人看的。
故事的哲理
酷吏固然在施暴,在行凶,但其看似粗放的逻辑中却也说明一个管理原则:任何制度要想得以持久实施,务必无条件地一视同仁。然而很多管理者的误区恰恰在于:总是在自己认为“需要”的时候加大执行的“力度”,而认为“不需要”时就敷衍塞责。须知,“不需要”时不严格执行,等“需要”时想严格也来不及了。即便是酷吏,依然有值得我们学习之处。
(原标题:酷吏的“榨油”逻辑(执行的力度恰在“淡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