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职场新人在面试的时候排出一个大名片簿,指着上面的总裁们、CEO们说:虽然我刚出来工作,但我的人脉很广。
他没拿到这份工作。面试他的人对我说,我们想招一天能给100个业务主管打电话的人,而不是和老总们把酒言欢的人。
我觉得这个年轻人手中的名片簿还是有价值的,只是他用错了场合。最佳使用方法是,跟同行、朋友、或者亲戚闲聊时,不经意地提一句:那个张总裁,李CEO,我认识,然后就等着在别人羡慕的目光中陶醉吧。或者,把这张名片信息当成礼物送给急需它成就生意的人。事实上这本身已经变成了一种生意。地铁口的地摊上就有卖这种所谓人脉资源光盘的,总裁级的,100元一张,总经理级的50元一张。
这种有过一面之缘然后互换了名片的结识,其实算不上人脉。只有当双方互相需要时,这张名片纸才算起死复生,成为人脉。
有个资深娱记手里有几乎所有一二线明星的联络方式,曾经很让新入行的娱记眼红。她曾经很拽地对我说:就算我把这本子复印了给他们,他们也未必派得上用场。她的意思是:有联络,没交情,也没用。但我不这么看。明星与娱记的关系,其实归根结底是明星与媒体的关系,也就是产品与市场推广的关系,在这个层面上,交情深浅其实是次要因素。
其实不单娱记是这样,对公司职员来说,那些商务人脉归根到底都是公司与公司的关系。一旦你离开这个行业,或者离开了大公司自创小企业,会突然发现以前那些热络的“人脉”都变得陌生起来。
然而若是人脉深到一定程度,深到已经可以跳脱出公司与公司的关系,转而在更深层面利益合作时,就又不一样了。比如有的娱记跟人合伙开了经纪公司,与明星的人脉就由媒体合作升级为事业合作伙伴了。
但在一个职业人的诸多深深浅浅的人脉关系中,真正能用于商务开发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更多的还是潜在的人脉:同学、朋友、同行、相同兴趣爱好者等等,可以分享话题和喜好,可以互通信息,可以让情感变得愉悦,可以在愉悦中增强信任,从而可以分享人脉和资源。
把没有利益关系的友情人脉变成有利益关系的商务人脉,是有一定风险的,若不小心从事,很可能不仅生意做不成,连朋友都没得做。
可对以事业为重的人来说,人脉的目的就是商务,而经不起利益考验的人脉,就像不合格的瓷器一样,只能被淘汰。在这种事业狂的人脉关系图中,每个人都只是商务人脉:同学是竞争对手或合伙人;打球的球友是业务咨询顾问;亲戚是潜在投资人;太太是出纳;孩子是潜在目标消费者……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地方,经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你以为去的是同学聚会,到那儿才发现,原来是个商务咨询会,你只是作为一个业务咨询顾问的人脉出现了。即使明白过来原来是被老同学利用了,老同学大多还是会倾囊相助,因为这人脉有足够的时间厚度。
直到需要把人脉变现时,你才会发现,平时没有功利目的交往的那些才是最好用的。可现实中的情况是,有的人结交人只求趣味,交情再深也从不变现;有的人结交人只求功利,谈不上有什么交情就急吼吼地去变现。某种程度上,你是什么样的人,就造就了什么样的人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