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往心态决定交往质量。在团队交往过程中的异常心理表现主要有:
1、紧张与恐惧——表现为与人交往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紧张、害怕,以致于手足无措,语无伦次,严重的甚至害怕见人。可能表现为社交恐惧、广泛性人际恐惧、广场恐惧(在空旷地带或人多的环境下感到恐惧)、异性恐惧、权威恐惧等。一般来说,这些紧张与恐惧表现,主要来源于当事人的自卑心理。尽管当时人强调实际情境所造成的压力,并努力回避现实交往,但实际上这些内心痛苦感受与其在过去的经历中所遭遇的心理创伤直接相关,而与当下实际所处的情境关系不大。
2、自我中心——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在人际交往中表现为不切实际地高估自己,觉得自己就是团队的中心,在他人面前盛气凌人,自以为是,全然不考虑别人的情绪和别人的态度,常使交往对方感到被压制、被剥夺、难堪、紧张、窘迫,影响彼此交往。
3、忌妒——忌妒(以及妒羡)是对与自己有联系的、而超过自己的人的一种仇视即采取破坏性行为倾向的危险情感。妒忌是通过把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态。当看到与自己有某种联系的人取得了比自己优越的地位或成绩,便产生一种忌恨心理,或者通过幸灾乐祸、造谣、中伤、刁难、穿小鞋等手段来贬低他人,安慰自己。注意,仅仅有失落感并不是妒忌,只有压抑了内心的失落并产生破坏或攻击倾向,才被界定为妒嫉。
4、猜疑——表现为对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过度防卫,有猜疑心理的人,往往先在主观上设定他人对自己不满,然后在生活中寻找证据。他们的主要心理病理机制是“投射”,即把自己主观的心理意象(或观念)转移到外部对象身上,由此产生猜疑等痛苦体验。他们往往无中生有,甚至把别人的善意曲解为恶意。
5、自卑——个体自卑感的形成主要是社会环境长期影响的结果。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理解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不接纳自己,自己不信任自己,他们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自卑的人全力追求一个梦想,那就是努力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改变自己在别人心目中印象,其结果又总是徒劳无功的,于是陷入更进一步的自卑和自我否定当中。
6、干涉——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不仅需要一个不受侵犯的生活空间,同样也需要一个不被粗暴侵入的自我心理空间。再亲密的朋友,也有个人的内心隐秘,有一个不愿向他人坦露的内心世界。有的人在团队人际关系中,总是喜欢询问、打听、传播他人的私事,热衷于刺探别人的隐私。他们或许并不一定有什么实际目的,仅仅是以刺探别人隐私、侵犯别人的边界来获得自我心理满足而已。
7、讨好——有讨好人格特征的人并不意味着他们更关心别人的福祉,恰恰相反,他们是通过迎合别人的需要来获得自我满足,这种满足或者是现实意义上的好处,或者是心理上的依赖合伙的关爱重视。讨好的人总是过度地接近人群,接近权威,并用阿谀奉承的姿态作出令人不悦的追捧或赞扬,往往会引来旁观者的厌恶和鄙视。其心理根源主要是对人际关系的扭曲认识和内心的自卑感。
8、羞愧——羞怯心理是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会有的一种心理。具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在交际场所或大庭广众之下,羞于启齿或害怕见人。或者由于过分的焦虑和不必要的担心,使得人们在言语上吱吱唔唔,行动上手足失措,长此以往,会不利于同他人正常交往,失去被团队发现了解的机会。
9、敌对——这是交际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人总是以仇视的目光对待别人,对不如自己的人以不宽容表示敌视;对比自己厉害的人用敢怒不敢言的方式表示敌视;对处境与己类似的人则用攻击、中伤的方式表示敌视。使周围的人随时有遭受其伤害的危险,而不愿与之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