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亲爱的校招面试官,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亲爱的校招面试官,你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时间:2015-11-18
    核心提示:最近公司开启了15年度的大规模校招,我参与了大部门的校招人才面试工作,在不到2周的时间内不间断面试了几十号校招生。虽然我作为
    最近公司开启了15年度的大规模校招,我参与了大部门的校招人才面试工作,在不到2周的时间内不间断面试了几十号校招生。虽然我作为几个项目的负责人,自认面试经验不算少,但面试纯新人,特别是校招生的经验很少,同时也不认为自己很适合。 

    但这段时间里的经历给我的印象还是深刻的,纯作为个人感想把它记录下来。
     
    首先是背景: 

    我们大部门校招面试总人数40多人,这些都是人事部门已经筛选过的,全是优质学校、成绩优良的本科学生及研究生为主,因为是校招,基本都是将在明年毕业的在校生。 

    面试官总共4人,大部门的头以及包括我在内的3名团队负责人。

    由于是一对一面试,所以我们采取3个团队负责人中随机2名,进行随机的一面和二面,然后2人中至少一人给出”录用“评价,另一人不给出”不录用“评价的话,就交由部门老大终试的方式来进行终试。(面试评价总共3种:录用、待定和不录用)
     
    我们部门主要招产品运营,不知道人事是怎么挑选的,这40人中,男生极少,而我面过的男生总数更是只有3人,是男生对产品运营有兴趣的太少?还是男生们成绩普遍都被女生压下去了?哈哈…… 

    首先是这几十名学生给我带来的整体印象好的方面: 

    1. 可能因为成绩都不错?所以基本上来面试的同学们都一本正经,看起来精神面貌都很好,估计对比起来我简直邋遢又萎靡不振,哈哈。

    2. 他们这一代见过的世面比我们多得多,加上都是在北京读书的学生,所以普遍都表现得很成熟老练,至少比十年前的我成熟多得多得多。

    3. 以学生的标准来说,对问题考虑得比较多,是否全面姑且不谈。

    4. 每一个人都有比较长的实习经验。 
     
    5. 在表达自我上都很顺畅,只有极个别人出现了沟通困难的问题。 


    我认为不好的方面(这些问题不同的面试官态度不同): 

    1. 大部分人对就职这件事想得很多,例如公司待遇、福利、工作压力、未来发展甚至其他同学的状况,但唯独没去认真考虑自己真的想做什么。 
     
    这也是我这次校招最为失望的一点,我觉得年轻人应该是最有激情和理想的人群,而且他们明明相比我们那个时候条件更好、选择更多。 
     
    当然也可能是人事挑选出来的人就成了这样,那些调皮又有个性的新人都没能拿到机会? 

    2. 大部分人的事前准备极端不足,或者说准备错了方向。 
     
    他们在面试礼仪、穿着等方面很注重,但是没几个人认真去研究这家公司有什么特点,他们的产品有些什么,面试的这份工作到底具体做什么的,自己有什么优势可以发挥,更不用说具体案例的解析了。 
     
    哪怕是对实习期间工作的,也只有几个人做出了很有条理的分析总结。 

    3. 其中有人明显只是为了刷刷脸,如果只是为增加经验来面试我觉得很好,但如果拿了一开始就没想去的岗位,并且应承了又反悔,挤掉了真正想要的人的机会,我觉得是一种比较没责任心的表现。
     

    然后是几个我非常意外/有趣的方面: 

    1. 总体上这次校招来面试的研究生比例大于本科生,事后总结中,给我印象比较好的同学8成都是本科生,他们对工作的准备、想法和积极性上远胜于研究生。

    这一点我非常奇怪,没有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明明研究生不管是学历上还是年龄经验上都应该更为丰富。 

    2. 有的人来面试其实是在通过面试给自己梳理一个职业方向甚至求一个“答案”,这个我倒不讨厌,也欢迎他们提出问题,我们一起讨论一下个自己的看法。 

    3. 虽然我只面了3个男生,但给我造成最坏、最好和最搞笑印象的都是男生。

    最坏的那位是个吹牛大王,而且吹牛不做准备,态度又太冲,让人忍不住戳破,老实说他自己也觉得很难堪。 
     
    最好的那位思想成熟,各方面素质都很优秀,对工作有好好的去考虑准备,对自己想要的职业发展也比较明确,如果不是校招我会以为是个有几年工作经验的人。 
     
    最搞笑的那位在面试过程中老是感慨“你们看起来都好年轻,估计比我还小吧?”他简历上没有写年龄,最后我终于也忍不住问他是哪一年的,他回答:我年纪相对比较大,88年的。
     
    我:…… 

    同样是面试官的同事事后说面试比工作还累,我有一定同感,但另一个角度来说,让我有机会近距离的接近即将进入社会的这一代新人,也是挺有趣的。

    虽然上面说了优点和缺点,但是我觉得他们绝大多数都比起十年前的我要优秀得多。 
     
    本文由G.P.A转载自豆瓣 作者安静的人。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