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靠良好的机制激活人才

    靠良好的机制激活人才

    时间:2005-11-12
    在人才争夺日益激烈的今天,业内人士如何看待新闻出版人才开发?记者最近专程走访了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胜友。 张胜友被称为中国出版界传奇人物。1982年到1992年,他在光明日报做了10年记者,见证了中国改革从启动到深入的历史进程,采写了一批颇有影响的改革题材报告文学,被称为“改革作家”。1993年他出任光明日报出版社总编辑,在一年内还清了360万元外债,并向报社上缴利润80万元。1995年9月他调任作家出版社社长,仅一个月,作家出版社的月图书发行码洋就从39万元跃升至276万元。一年后发行码洋即从1200万元达到3859万元。2001年则飙升至1.7亿元,经济总量相当于改革前的14倍,甚至曾经有一个月份控制中国文学畅销书市场的2/3份额。2003年12月,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成立,他被任命为党委书记兼管委会主任。 谈起人才问题,张胜友说,目前文化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经全面拉开,文化单位有两大类型:一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二是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单位。经营性的文化产业单位最终的发展方向是改制为文化企业。但不管怎么改,新闻出版单位都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保证正确的导向;二是保证文化品位;三是不断发展壮大。这对新闻出版人才的素质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较高的政治敏感性,能够确保导向正确;又要有较高的审美眼光,能够使文化产品保持品位高雅,成为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还要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懂得市场规律,使文化产业能够做大做强。这意味着,未来一个时期,新闻出版界更加看重的是复合型人才。 人才从哪里来?张胜友说,很多报社出版社总是讲没有人才,其实未必如此。哪个单位都有人才,关键是他们往往难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操作,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人才的思路可能跟领导的思路有较大的差别,那么这时应该按什么思路操作?是领导退—步,还是人才退—步?这很关键。作家出版社—个编辑的年利润就达到900万,这样的人才的产生,与作家出版社给人才留出了相当大的活动空间是分不开的。引进人才固然需要,但领导的眼光应当多向内看,多从内部挖潜,大胆改革,用良好的机制盘活人才,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张胜友告诉记者,作家出版社近年来快速发展的过程,正是盘活人才的过程。刚调任作家出版社时,该社经营不善、矛盾重重、举步维艰,但他认为它有品牌优势,关键在于资源能否重组,人员能否焕发出活力。为了给编辑人员更为广阔的舞台空间,他打破按文学门类划分编辑室的传统做法,把它们变成相应并列的编辑室,允许编辑放手开发各个文学门类的图书,让大家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使编辑的潜能能够充分发挥。 在管理上,他们引入竞争机制,人员双向选择,优化组合。“原来的编辑部主任,我继续让你当编辑部主任,你也可以竖起一杆旗,你可以选择编辑,编辑也可以选择你。业绩不好,没有编辑选择你的时候,你就自然会让贤。我就非常顺利地推动了改革的进程,既实现了改革目的,又避免激化矛盾。”为了使大家劲往一处使,全社实行效益挂钩,每本图书要记3个卡片,分别是关于成本、销售、利润的卡片。管理人员、出版部门、美编以及作者都和编辑、发行人员捆绑在一起,组成利益共同体。在分配上,他们彻底打破平均主义,真正实现多劳多得。身为社长,张胜友自言个人收入在社里排名几十位之后,奖金一年也就是4、5万块钱,而收入最高的编辑一年奖金曾达80多万元。 良好的机制,使作家出版社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人员还是那些,但经营状况却出现了腾飞。几年来,作家出版社涌现出一大批贴近市场、具有“双效”的优秀图书,得了100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图书奖项,包括国家图书奖、中国图书奖、“五个一工程”图书奖以及茅盾文学奖。在张胜友的带领下,6年当中,作家出版社给国家上缴了5000万元的利税,社里用自有资金解决了所有职工的住房问题。 2003年12月22日,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这是迄今为止国内获准成立的第一家大型专业性文学出版集团,由中国作家协会所属作家出版社、《文艺报》、《人民文学》、《诗刊》、《民族文学》、《中国作家》、《小说选刊》、《作家文摘》、《中国校园文学》、《环球企业家》以及中国作家网站等11家单位组成。出版集团成立后,克隆作家出版社的改革基因,实行“工资管吃饭,福利管上班,奖金管效益”的经济政策。用张胜友的话说:奖金不会是天上掉馅饼,它是由效益来实现,成员单位还要搞独立核算,每个成员单位的效益不同,奖金不一样,每个单位个人的奖金也会不一样,要进行全面的量化,鼓励先进,激励后进。 为了使成员单位的资源优势、人才优势进一步发挥,出版集团很快组建了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便很多优秀小说、畅销小说及时地搬上银幕和荧屏,实现资源的深度开发。据悉,目前他们正在投拍作家张平的《国家干部》,这一重头举措,将成为2005年出版市场及影视市场的一道绚丽风景。同时,集团还新成立了纸业印务公司,并将它定位为出版集团的印刷基地,使集团打造一条文化产业链,通过资源重组、品牌延伸、深度开发,提高出版的整体效益,发挥出版的规模优势。 张胜友说,机制十分重要,机制活了,空间大了,人才的潜能才能充分发挥,事业才能做大。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