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由大学生自己实施的调查证实,当前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方面呈现明显的“国进民退”趋势,但仅有少数人能够如愿获得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工作机会,就业意向与实际情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反差。
在经济学家周立群的指导下,吴昊坤、张兴龙、王丽媛、杨明亮、李璇等5名南开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对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农学院、天津大学仁爱学院等14所院校的1416名2011届本科毕业生做了问卷调查。他们受到了南开大学本科生创新科研“百项工程”的资助。
调查组发现,“进编制”成为本届毕业生首选的职业规划,民营企业吸引力显著下降。在一道多选题中,国有企业得到50.86%的受访者的青睐,“支持率”遥遥领先。32.84%的人考虑进事业单位,打算报考公务员的有21.23%。
年,周立群教授曾指导学生做过同范围、同内容的调查,他比照两次调查结果发现,选择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的比例都有所提高。
与之对照,只有20.49%的毕业生将求职意向锁定为“大型民营企业”,而对中小企业有兴趣的只有8.4%,在全部选项中排在最末。过去令人向往的外资企业,也只有33.83%的支持率。
而在实际就业去向上,调查组发现,逾六成毕业生去向为企业,其中八成以上在民营企业。与两年前同类调查的情况比,在民营企业就业比例有所增加,民企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
“访谈时,大部分同学认为,‘有编制的工作’在稳定性和薪酬上都更有吸引力。大家对于外企的兴趣明显下降。”调查组组长、南开大学经济系学生吴昊坤对记者说,这是令他感到意外的。
由大学生实施的这项调查,印证了外界的一些调查。一家招聘网站自2002年起开展“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到2009年,国企首次超过外企,成为最受青睐的企业类型。
据周立群分析,“国进民退”趋势的出现,与毕业生的求稳心态有关。在天津14所高校的调查中,58.66%的受访者把“工作稳定程度”作为就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甚至超过了“薪酬”。经过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外企和民企大量裁员,给求职者造成了“不安定”的印象。
年南开学生所做的同类调查显示,金融危机过后,外资企业由最受欢迎的单位类型,下挫为支持率最低的类型。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天津三类院校毕业生的预期薪酬差距明显,“211工程”重点院校平均预期月薪为3068元,非“211工程”院校为2866元,独立学院为2517元,依次递减。
而创业意向方面恰好相反。此次调查中,15%左右的毕业生表示有创业意向,这一比例在2009年不足5%。其中,“三本”院校毕业生中这一比例高达18%,“二本”院校为13%,而“一本”院校仅为8%——当找到工作相对容易,风险较大的创业就成为次要选择。
“缺少资金”被选为可能导致创业失败的头号因素。而在创业资金来源上,60%靠父母和亲友投资或借贷,17%为个人积蓄,申请银行贷款或政府创业基金的项目不足10%。
调查还显示,工科类专业就业形势较好,法学类专业失业率连续3年在所有学科门类里最高。不过周立群教授强调,南开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可能会受到地域限制,我国东中西部差异较大,各地情况并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