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黑龙江省一些高校的部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在应聘求职时,开始注重“自我包装”,有些人甚至试图通过“另类求职”的方式,博得用人单位的注意。对此,专家提醒,大学生毕业求职应该凭真才实学,过度包装等“另类求职”行为很可能导致事与愿违。
黑龙江省某高校艺术专业大四学生张林在制作自己求职简历时,特意拍摄了一套个人写真集,然后精选出部分照片放到求职简历中。“现在凡事讲究包装,毕业求职同样不能免俗,要有与众不同的东西才能打动用人单位,尤其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张林说。
与张林有着相同想法的求职大学生不占少数,他们采取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有的学生未得到用人单位通知便强行参加面试,被称为“霸王求职法”;有的学生为了求职面试不惜花费重金购置衣物,甚至进行整容手术,被称为“包装求职法”;还有的同学在大型招聘会上自报“天价薪水”,被称为“明码标价求职法”……
对于高校出现的这股“另类求职风”,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董鸿扬认为,“另类求职”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善于创新的特性,同时也反映出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的现状。但是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大学生求职应聘都要依靠自身的聪明才智和知识储备,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看重的也是工作能力,而一些“另类求职”的方法的确能吸引人注意,但同时也易让人产生哗众取宠的感觉,最终导致事与愿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