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不少应届的高校毕业生四面出击为找工作而奔波,记者连日来对这个群体进行了采访,发现当今的大学生求职越趋理性。我市劳动部门也建议大学生要理性的自我评价、加强社会实践、使自己的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为己所用。
流动型 随时准备“跳槽”
“如今人才流动那么快,谁也不敢保证目前的工作就是永远的饭碗。况且人生就这么一次,几十年总待在一个地方,做一成不变的工作有什么意思?”今年刚毕业的小黄告诉记者。
据了解,当今大学毕业生持有小黄这种心态的并不在少数。这些学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找到了一份“凑合”的工作作为暂时的落脚点,然而这种工资待遇不高、发展空间并不大的工作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好强的心。小黄说,现在这种“骑牛找马”的寻工心态已经很是平常,这一方面是考虑到自己初入社会,资历不高自然自傲不得,其次也是为了先赚钱养活自己,在获得社会经验的同时积累资本,为将来自己创业做铺垫。
稳定型 全身心投入工作
小林今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她考虑工作的第一要素则是“稳定”。小林告诉记者,现在大学生毕业之后,能找到和自己专业相对接的工作已经不多了,更不用说是有编制的。如今她找到的事业单位既有一份不错的工资待遇,两年之后也会有编制,她说什么也不会轻易丢掉这个饭碗。
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的小芮说,自己每到一个新地点都需要花很长一段时间去适应,而工作也一样,与其花大量的精力去适应一个你并不会长期立足的地方,不如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份事业中,在稳中求利。
兴趣型 自己喜欢最重要
同样是今年毕业的小陈,在选择工作的心态上就显得与大伙有些不同,既不要求工资高、待遇好,也不要求工作环境优美,她考虑的第一要素只是自己是否喜欢那份工作。
小陈毕业之后选择当一名小学教师,她告诉记者,虽然目前工资水平不高,但她却热爱这份工作,看到学生们每天都能从自己的身上学到新的知识,那种职业价值已经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