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我们的生产部人员业务技能不好,相对出色的几个又只能做好,无法说出来如何做好,我们的岗位技能培训严重缺失,缺失的原因在于没有好的培训人员。
因为当时在面试的缘故,时间有限,这个问题我没有现场展开论述,回来想了想,还是把它作为一种普遍现象写一个小文章,与大家探讨分享。
每一个企业都应当有一套培训体系,包括岗前培训、业务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培训、管理技能培训、员工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等。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人力物力投入下,会有不同的培训体系建成。
而对于业务技能培训,大多数企业都是采取了人力资源部门做简单牵引,然后由业务部门负责“传帮带”的模式。这是许多实践基础上得出的最可靠的业务技能培训方法之一:老员工带着新员工一边上班一边学习,碰到困难及时给予指导、随时改进,有培训效率高、培训成本低、培训反馈及时等优势,也有老员工“动手不动口”、“有其师必有其徒”、新员工犯错成本高等劣势。
对于前文的副总提到的困惑,其实就是“传帮带”模式的劣势被扩大后的效果。
笔者认为,要弥补这个劣势,以下几点值得尝试:
第一、加强“学习型组织”理念的落实。企业无论大小,对于“学习”这个理念的倡导,是永远不会错的。人力资源部门在开展这项工作之前,不要先否认员工的学习心态,不以主观意愿判断员工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而是要在学习资料的筛选和学习方式的甄选上多下功夫。比如对于低学历人员较多、大龄员工较多的企业,就不能把“读书”作为一项内容,而是可以把业务知识融合到一些竞技性活动中,且重点不在于竞技,而在于普及业务知识。
举例:举办一个知识竞赛。首先制作一个200道题的题库(含答案)下发给员工,包含公司业务知识的各个方面,让员工提前半个月开始自主学习。然后,根据人数采取组队参赛、单人参赛或现场抢答等方式,获胜的个人或团队将获得一些现金奖励或物质奖励。让全体员工通过这样一次活动,自动学习到企业需要他们掌握的业务知识。组织者和主持人在整个活动期间要做好引导和宣传,确保活动开展得到最多员工的关注和参与。
第二、加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技巧的培训。基层管理人员包括小组组长、车间主任等岗位。他们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直接对新员工起到业务指导和监督的功能。很多基层管理人员是因为业务表现出色而被提升到这个岗位上的,他们的管理能力和员工培训技巧并没有得到提升。因此,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对这些人进行培训技巧的培训。而这个培训也不能像培训中层管理人员那样,满口专业术语,要把一些技巧生动灵活地传授给他们。
举例:为了教给一个小组长,向新员工传授一项复杂工作时要不厌其烦的时候,我们可以和他一起玩一次小时候经常玩的“挑牙签”的游戏。把一把牙签轻轻撒到桌面上,确保更多的牙签互相重叠,然后拿一根牙签去挑出其中的每一根,而不碰到另外一根。游戏结束,让他自己总结期间的感受,然后点评并引导到“刚接手复杂的工作,谁都会不知怎么下手;复杂的工作尤其需要厘清头绪,一步一步去挑开复杂局面;向新人传授复杂工作的时候,更需要把具体的执行步骤解释清楚,并做好及时跟踪;在传授新人复杂工作的同时,自己也获得一次提升机会”等方面,让他获得一个良好的培训者应当具备的心态。
第三、定期开展业务技能竞赛,敦促员工自主提升业务技能。对于生产型企业或服务型企业,业务技能竞赛无疑是对在职人员的一个良好激励手段,也是敦促员工自主提升业务技能的良好方法。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对于公司组织的富有挑战性和诱惑性的技能竞赛,都会保持高度的热忱。日常竞赛可以月度为单位,评选优秀个人和团队;大型竞赛不宜过渡频繁,以季度或半年为宜。
举例:车间实行6S管理,可以成立6S评定小组,每日打分,月度综合考量。评选优胜的车间,可以获得流动红旗,并给该车间全员加餐一次。全年获得流动红旗3次以上的车间,可以作为参评年终优秀车间的加分项之一。
第四、小组长培训制的尝试。一对一的传帮带,容易带来很多陋习的继承,陋习的继承多半是传授者不以为是的结果。一对多的小组长培训制可以较好地弥补这个劣势——因为需要教的人多了,责任心、紧迫感等都会被激发出来。当然,对于担任小组长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贴或生产任务减少,也是应该的。
举例:我们可以从十名老员工中选出3名优秀者,让他们各自带领5名新入职员工,成立学习小组。5名新员工入职后首次参加季度技能竞赛获奖项的,小组长将获得一定金额的现金奖励或者在年终奖核定时获得加分。
以上想法只是从“应然”的角度去考虑基层员工业务技能培训的问题,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实然”需要面对,我们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可以只是借鉴参考以上思路,不一定生搬硬套。
衷心祝愿所有企业的人才梯队建设稳健有序,为企业发展带来持续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