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上海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会同市教委学生事务中心,联合发布《乐业报告》系列之《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报告》,以上海市就业登记信息为基础,结合抽样调查数据,研究分析了进入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的9.7万名(升学、出国、去外省市就业的除外)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毕业生处于就业状态的约占95.9%,八成对就业岗位表示满意为了量化反映毕业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上海市人社局就业促进中心对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在职率进行了统计,即办理了就业登记手续且当前仍处于就业状态的高校毕业生人数,与进入上海市人力资源市场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比值。
统计数据显示,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的9.7万名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在职率为95.9%。这意味着,有9.3万人已在人社部门办理就业登记手续,且当前仍处于就业状态。
调查数据显示,对当前的就业岗位“非常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16.5%,表示“比较满意”的约占63.2%,两者合计约占79.8%;对当前的就业岗位“不太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高校毕业生约占6.1%。
专家分析指出,随着本市人口结构的变化和促进就业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强,上海高校毕业生的在职率近年来呈现稳步提高的态势,就业形势总体保持稳定,就业环境不断改善,这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较高的根本原因。
平均劳动合同期限为29.2个月,七成高校毕业生从事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平均期限为29.2个月;其中,劳动合同期限在两年及以上的毕业生约占56.7%。与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情况相比,2016届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劳动合同期限增长了0.4个月,高校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劳动合同期限总体呈现增长趋势。
调查结果表明,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其所从事的工作“完全对口”或“基本对口”的约占69.9%,专业与岗位“不太对口”或“完全不对口”的约占28.1%。
专家分析指出,高校毕业生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够充分发挥和利用专业知识,更好地把个人专长和社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看,也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因此用人单位也多半愿意优先考虑录用专业对口的高校毕业生。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所学专业与工作岗位对口的高校毕业生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专业不对口的高校毕业生所占比重则有所下降。专家同时提醒,高校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所学专业,如果一时难以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根据个人的特长或兴趣爱好,选择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也不失为一个理想的选择。
毕业一年平均月薪为6236元,金融业继续领跑
统计数据显示,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平均月薪为6236元,与初次就业时的平均月薪相比增长25.0%。从不同学历的情况来看,专科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为4645元,本科毕业生为5495元,硕士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为8972元;学历越高,平均月薪也越高。
从不同行业的平均月薪来看,在金融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当前的平均月薪为8216元,在所有行业中居于首位。教育、卫生行业的高校毕业生紧随其后,平均月薪分别为7908元和7653元。
业内专家表示,金融是现代经济社会中,政府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上海四个中心建设迫切需要金融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业平均月薪总体水平相对较高,是集聚金融人才、推动实现金融业快速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从金融行业特别是银行、证券业的自身特点来看,从业人员的月薪水平在入职一两年的较短时期内就可能大幅提升,不计入月薪的其它福利待遇也较为优厚,因此金融业从业人员的实际收入水平比其他行业可能高出更多。
两成高校毕业生已“跳槽”离开初次就业单位,对个人晋升空间不满意是首要离职原因统计数据显示,在本市就业的2016届上海高校毕业生,在毕业一年内“跳槽”离开初次就业单位的占21.1%,与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同期数据相比上升了2.6个百分点。
从不同专业的情况来看,艺术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跳槽率较高,38.9%的毕业生已经跳槽离开初次就业单位;经济学、法学毕业生的跳槽率也相对较高,分别为25.9%和25.4%。教育、历史、农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跳槽率则相对较低,分别为14.0%、15.0%和17.4%。
从毕业生离职的主要原因来看,由于对个人晋升空间不满意而选择离职的高校毕业生约占33.8%,成为高校毕业生离职的首要因素。由于薪资收入没有达到期望值而离职的高校毕业生约占26.9%,位居其次。
专家分析指出,应届高校毕业生跳槽率的上升,既有就业形势向好、就业选择多元化的社会因素,也有高校毕业生更加注重自身成长和职业发展的个人因素。有些高校毕业生在进入职场以前,就为自己做好了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变换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丰富职场经验、提升个人能力,努力实现职场目标。但也有一些应届高校毕业生由于求职准备不充分,对将要从事的工作、行业和用人单位缺乏全面、准确地认识,一味地好高骛远,频繁更换工作,则有可能适得其反。专家建议,应届毕业生要根据自身条件合理设定职场目标,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才能降低“入错行”的风险,提高就业的稳定性;同时,用人单位也应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和储备机制,让员工看到个人在团队中的职业发展前景。
5.1%的高校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登记后最高可获2万元政府补贴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2016届高校毕业生中,共有4695人选择了灵活就业,即不与任何用人单位建立固定的劳动关系,以自由职业、自主创业或自我雇佣等方式,付出劳动并获得相应收入的就业形式。
从所占比重来看,高校毕业生中灵活就业的人数约占就业总人数的5.1%。其中,专科学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择灵活就业的比重是8.1%,本科及以上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则仅有3.4%。
专家分析指出,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越来越多的选择。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可以自主安排,收入也较为丰厚的灵活就业方式,逐渐受到高校毕业生的青睐,激发了青年大学生创业创新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追求不一样的生活方式。
专家同时指出,有些高校毕业生以灵活就业的方式把事业做得红红火火,却缺乏未雨绸缪、防范风险的意识,忽略了参加社会保险的重要性,一旦遭遇劳动风险,比如失业、工伤甚至丧失劳动能力等,难以获得相应的社会保障和必要的物质帮助。根据上海市人社局的现有政策规定,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保险,并符合相关条件的,每月可以获得近800元的社会保险补贴,最长可以领取两年,补贴总额将近2万元。既有利于提高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抵抗风险的能力,也降低了参加社会保险的成本。
处于“就业空窗期”的高校毕业生有所减少,七成在为学习深造做准备统计数据显示,进入上海人力资源市场的2016届高校毕业生中,既非就业或积极求职状态,也不是在校读书状态,处于“就业空窗期”的共3924人,约占4.1%。与2015届高校毕业生的同期数据相比,减少近千人,所占比重下降1.2个百分点。
从这类高校毕业生近期的打算来看,正在准备国内升学考试的约占62.3%,准备国外留学考试的约占9.1%,两者合计约71.4%的“就业空窗期”毕业生在为继续学习深造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