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班不应该成为工作的常态
笔者曾服务过一家公司,虽然是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企业,但是老板对于管理层、技术层却并不赞成加班。人的大脑是一台高运作、高效能的机构,如果长时间的加班、高强度的工作,其工作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因此,公司提出《高效工作五小时》的标准,即管理层与技术层每天高效工作五小时。那么就会有朋友位,其他的时间干啥去?
是啊,其他的时间干啥呢?古语云:磨刀不误砍材功。一天上班时间八小时,并不是说你去玩那三小时,而是进行提升与休息。一天八小时安排如下:高效工作五小时,学习二小时,放松一小时。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其效率会大大的提升,其效率比工作十二小时要强许多(注:在作者新书《人力资源在左 员工在右》一书中有详细介绍)。
在快节奏的市场中,大多数人都在用生命换金钱,但并不一定能换到未来。加班猝死相关的报道已经成为了都市人无法饶开的一个结,每每看到都会无比的难受。特别是作为HR者们,如何来平衡加班为企业创造利润与让员工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
加班对于员工来说,肯定是及不情愿的;对于老板来说,也不一定高兴。很多人可能误认为老板都希望员工加班,但真的不一定。2008年,笔者初到一家服装民企工作时,公司实施的是六天制,每天加班还特别严重,因受到“高效工作五小时”的影响比较大,因此很不适应。
怎么办?于是开始统计分析各个部门的加班情况,经过近半年的统计分析,很多部门工作其实是不需要加班的,但由于受到个别上游部门(如商品部)的影响,不得不加班。这种被动的加班对于员工来说是相当的痛苦与不情愿的。
找到问题的症结后,开始与商品部经理进行沟通分析,调整流程与工作量化分析,以提升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给老板写加班对公司造成的浪费与不要必性,与老板达成一致意见:不增加人员的前提下连续两个月不加班,就调了大小周,即一周单休、一周双休。这个意见对于全体员工来说是比较振奋的,一下子发动了上下游部门的同事主动协助解决问题。在大家的努力下,公司达到了无加班的情况,顺利调整成为大小周。
笔者经过这个亲身经历,对于加班总结为:加班不能成为常态,常态化的加班只能是生产线上的工人,IE工艺以优化到极致后的无奈。对于管理与技术人员的加班问题,应加强引导与流程优化、节点分划来控制,从而提升效率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加班不是高薪的源头,提升效率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