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花费千元“撑门面”
记者走访人大、北大等高校了解到,面对求职面试,90%的毕业生认为“门面”很重要。为了给用人单位留下好印象,毕业生们通常不惜重金为自己置办行头。毕业生小刘告诉记者,班上的同学大都置办了西服、皮鞋,女生们还纷纷学习起化妆,购买了昂贵的化妆品。小刘说:“一套西服加皮鞋,大概就在2000元左右,化妆品更是花费不菲,在1000元左右,办齐了整套装备,就花了几个月的生活费。”
一些买不起服装的学生们,则选择通过租衣服来给自己“撑门面”。从十一月起,校园里就开始出现出租、出售正装的小广告。这类正装一般很便宜,一套正装几百元,出租一套的费用每天几十元不等。记者拨打了其中一个租售衣服的电话,对方表示,现在租衣服的毕业生很多,要提前预约才可以。此外,记者走访校园周边的美发、造型店发现,不少学生在面试前都会去美发店做个干练又美观的发型,甚至请造型师帮忙画个淡妆,这样下来,费用大约在一百到千元不等。
某用人单位负责人荣女士表示,面试的穿着和妆容得体,能给应聘者加分。现在各大公司都看重企业形象,这其中员工的形象也占了非常重要的比重,特别是服务行业和广告行业。
就业压力催生交通费用上涨
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得毕业生们不得不做两手准备。一些外地学生,在考虑留京的同时,又不得不考虑是否需要回老家就业。因此,奔波于两地面试求职,成了毕业生们的家常便饭,交通费用也成为就业成本中最大开支。火车票少说几百元,飞机票上千元。毕业生李冲说:“通常交通成本每个月在2000元左右。有的企业会通知你去参加二试、或者三试,这样来来回回好几趟,荷包自然就空空的了。但是如果你心疼钱的话,很可能就错过了这样稍纵即逝的机会。即使最终不成功,也得抱着希望去试一试。”
一名国内知名企业的招聘负责人表示,近几年,随着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毕业生开始主动走出学校,为自己求职“买单”,用人单位足不出户就可以网罗天下贤才。业内人士将这种现象称为“市场倒流”。如今,只要在自己公司的网站上发一条招聘信息,就可以收到上千份简历,大部分投简历的学生都愿意自费来公司面试。现在能走进校园,走出来招聘的企业大都是具备一定实力的企业,多数企业还是通过网络招聘等形式进行,不为招聘“买单”。
政府要维护劳动就业市场公平竞争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郑功成教授认为,要想从根本上降低大学生的就业成本,就必须创造并维护劳动就业市场的公平与公正。政府要为大学生参与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制度安排。此外,学校也应为学生们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进行校企合作等多形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