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创量不创收 公募裁员减薪潮涌

    创量不创收 公募裁员减薪潮涌

    来源:HR369 时间:2012-11-30
    核心提示:距离2012年收官还有最后一个月,基金公司经营数据出现大范围起伏已经是小概率事件。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证实,预计能拿到的年终奖金降幅可能达到50%,这一比例超过以往市场上的历次传言。

      对于依靠资本市场吃饭的从业人员来说,现在是年关难过年年过。

      受到市场持续冷淡影响,曾经头顶着精英光环的公募基金从业人员,已沦为下岗高危群体。

      距离2012年收官还有最后一个月,基金公司经营数据出现大范围起伏已经是小概率事件。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证实,预计能拿到的年终奖金降幅可能达到50%,这一比例超过以往市场上的历次传言。

      “尽管具体方案尚未推出,不过我们都有一个预期。主要原因是今年经营数据难以达到董事会制定的目标”。

      除了降薪之外,不少中小基金公司开始酝酿裁员,这一消息最先由北京某小型基金公司传出,上海某基金公司资深人士证实,公司管理层正在重新界定研究团队的意义:“股票研究可以应用券商报告,冗大的研究团队更似鸡肋;固定收益产品主要依靠基金经理是否有关系拿到高票息的券种,研究团队实际意义不大。”

      尽管这一说法过于绝对,但是毋庸置疑,经营数据的下滑,下一步将深刻影响公募基金投研体系的转变。

      降薪潮起

      今年2月17日,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传出消息称,在内部会议上,公司管理层明确表示将实施全员降薪15%到20%,其中高管将减薪20%。

      事后这一降薪行为虽然引发行业热议,并未形成规模式的降薪潮。当时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曾向记者证实,该公司薪酬待遇远高于业内平均水准,因此降薪空间较大,这对于其他公司来讲并不适用。

      临近2012年末, 年终奖再度成为基金公司削减成本的武器。

      北京另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嘉实基金内部人士证实,该公司今年年终奖金将会有所下降,尽管具体下降标准尚未制定,公司内部员工对此已经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预期。

      基金公司员工固定薪酬相比其他工薪行业并无太大优势,主要收入来自于年底的年终奖金。按照往年的数据,普通基金经理年终奖金达到数十万甚至过百万,部分基金公司支付年度排名前五的基金经理年终奖金超过500万元亦属正常。基金公司市场部员工和后台工作人员也达到数万到数十万不等。

      如果年终奖金降幅达到50%,与年收入斩半无异。

      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证实,目前公司发放年终奖的初步方案是在去年基础上下降30%。这家公司目前规模处于行业中游,无论是新基金发行,或是基金业绩在2012年均无太大亮点。

      “公司目前管理层水平在上海业内处在较高水平,不过普通员工收入远在平均线以下。”上述基金公司人士称,因此我们公司管理层较为稳定,出走的普通员工较多。目前上海基金圈内,确实有不少基金公司投研人士和市场人士均有该公司的工作背景。

      在基金业内收入偏低的市场部同样不能幸免降薪的待遇,北京两家中小基金公司的消息称,其新聘用的市场部人员税前薪酬分别是15万元和18万元,这与前几年中小公司动辄三十万元左右挖人的开价相比腰斩近半。另一家基金公司市场部工作人员戏称,“去年年终奖金大约30万元左右,今年能够拿到15万已是大幸。”

      当然市场关注的焦点主要在基金投研体系,投研体系薪酬变化剧烈,可能会引发投研人才离职潮,直接影响旗下基金资产管理业务。

      已经离开公募行业的昔日公募一哥王亚伟曾传言年薪过千万,这一收入水平目前来看只能算个梦想。

      “前几年管理的股票型基金如果能够排前五,资金充裕的基金公司开出的年终奖税后能拿到700万-800万左右,薪酬超过总经理并不出乎意料。”北京某基金公司研究部人士透露。“预计今年能够拿到200万以上已经是小概率事件。”

      其背景是,股票型基金业绩突出能够带动的整体品牌效应式微,市场长期羸弱,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方向也由股票型基金转移到固定收益类基金。

      2010年孙建波管理的华商盛世成长夺得业内冠军,带动华商基金规模迅速增长,不过在随后的2011年,偏股型基金赚钱效应缺失,新华基金、东方基金和鹏华基金等虽然有业绩黑马出现,但并未对基金公司整体规模起到有效的带动作用。2012年的情况与2011年相似,预计基金公司很难再因此不惜血本进行业绩激励。

      也是因为市场环境转换,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门可能在降薪潮中独善其身,甚至有传闻称债基经理年薪达到400万。在此之前基金公司为固定收益部门提供的薪酬标准低于权益类投资部门,从而很难吸引优秀的固定收益类投研人才。

      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一个债基经理如果有足够的人脉网,能够拿到票息更高的券种,带来的经济效益比股基经理更快而且更大。如果不施以高薪,这些人才更热衷去银行和保险一类机构。

      创量难创收

      这是我这几年在基金公司工作感觉最困难的一年。上述上海基金公司人士称。尽管一些数据让人感觉基金行业正处于历史最好的年景中。

      11月5日,交银施罗德理财21天债券型基金公告成立,首募85.04亿元。这一看似非常可观的募集规模在今年已经算不上新闻,在此之前工银瑞信[微博]七天短期理财基金首募规模近400亿元,已经抢尽了市场风头。

      之所以引发市场关注,是因为该产品成立之后,年内新发基金规模突破5000亿大关。此前历史最高水平是2007年,当年新基金首发规模为4228.04亿元。

      稍显不同的是,今年以来新发基金中,华泰柏瑞和嘉实基金旗下两只300ETF,和几只大的短期理财基金占据了过大的规模。

      今年4月份两只300ETF同期发行,首募规模合计达到500亿元,其中华泰柏瑞300ETF首募329亿元,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股票型基金。随后短期理财基金开始发力,截至11月5日,短期理财债基发行规模达到2320.56亿元。

      而国内ETF的管理费目前统一为0.5%;短期理财基金管理费约在0.25%-0.30区间,与传统股票型基金1.5%的管理费水平相比,两者能够带来的赚钱效应明显不一样。

      如果按照银行收取50%的渠道佣金比例计算,500亿元的ETF一年带来的管理费收入仅为1.25亿元,仅相当于166.7亿元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带来的收益。短期理财基金管理费水平更低,2300亿元的规模带来的管理费只相当于不足400亿规模普通股票型基金带来的收益。

      按照北京某基金公司研究人士的分析,预计2012年末基金公司规模与2011年末持平,不过该公司的经营利润预计下跌20%左右。

      而今年规模增速更快的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尽管凭借短期理财基金规模排名提升较大,但是能够带动的经营效益并不似规模增长的一般可观。

      以工银瑞信7天短期理财基金为例,能够带来的营收只相当于不足百亿规模的主动型股基。

      基金经营效益最大困扰还来自传统股票型基金持续缩水,这被公认是基金公司主要创收来源的“主营业务”规模,仍然难以看到增长的身影。

      统计数据显示,68家基金公司旗下1090只开放式基金仅在2012年三季度期间,遭遇净赎回878.87亿份,净赎回比例达到3.29%。

      而截止到今年中报,2009、2010年和2011年成立的基金整体缩水已经达到40%以上,其中2010年和2011年成立的基金缩水比例均已经超过50%。

      从持股基金公司的上市公司中报财务数据看,大成基金、东方基金同比净利润“腰斩”,下滑幅度分别高达54.29%和58.8%。规模较大的博时基金、广发基金、银华基金和富国基金等上半年净利润分别下滑20.86%、14.7%、11.30%和11.03%。

      从这一数据来看,基金公司工作人员降薪并不意外。

      北京某基金研究人士预测,短期之内基金公司产品线结构将继续向固定收益类产品倾斜,这也意味着基金公司主营将逐渐转向管理费率更低的产品,规模效应带来的经营效益并非十分可观。

      而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工作人员也向记者证实,渠道方面对于权益类产品兴趣索然,而且投资人对于此类产品普遍信心缺失,这也使得主动型股基重新回归基金业的主导地位并非一朝一夕。

      “目前债券型基金普遍通过一定期限的锁定来提升规模的稳定性,通过杠杆操作来增加收益率,但是这一手段能否继续吸引投资人仍存在不确定因素,基金公司目前的创新多是治标不治本,能否在下一步推出一款拉动经营效益的产品犹未可知。”上述研究人士指出。

      公募业务缩编

      降薪仅仅是第一步,不少基金公司已经步入“裁员”周期。

      北京某成立不久的基金公司已经传出裁员消息,不过该公司并未对此作出正面回应。按照消息人士透露,裁员范围从市场部门已经波及到投研部门。

      上海某中等基金公司人士称,该公司目前虽然没有直接裁员,但是通过间接手段减少财务支出,比如离职人员岗位不再外聘新人,实施间接的裁员政策。

      “不到万不得已,基金公司很难主动裁撤工作人员。基金公司工作人员普遍了解公司一些深层次的故事,如果直接解聘可能引发矛盾爆发,因此管理层多选择通过限制业务迫使相关人员主动离职。”上述人士告诉记者。

      “近年来市场不景气,中小基金公司尤其是新基金公司资本金已经消耗大半,裁员也在意料之中。”北京某大型基金公司人士指出。

      今年以来,天弘基金、财通基金、金鹰基金和浦银安盛基金等公司先后获得大股东追加资本金,但是追加资本金可解燃眉之急,却难解远忧,解决缺钱最直接的手段显然是开源节流。

      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或研究员将首当其冲,由于量化考核难达标,基金公司通过裁换职务进行变相“裁员”。

      本报获得的消息显示,不少基金公司董事会和高管开始重新审定业务部门的实际效用,譬如权益类研究团队是否可以完全或者部分被券商研究替代,固定收益类研究部门是否有具体意义?

      上述上海基金人士指出,“在经历市场波及之后,很多公司都开始怀疑,公司内部研究人员制定的投研报告相比券商是否有优势?”

      尤其是固定收益阵营,债券研究员能够带来的实际作用并不大,一名人脉广泛能够拿到高票息券种的基金经理已经足够。

      如果按照这一逻辑,基金公司研究体系如果全部外包,替换本身的投研团队,这将在未来大面积改变公募基金行业的生态格局。

      目前大型基金公司无此担忧,嘉实基金内部人士证实,尽管公司财务压力较大,但是公司总经理赵学军制定的方针是,不惜血本招募人才。虽然规模仍处中下,但是坐拥民生银行背景的民生加银基金公司总经理俞岱曦接受采访时表达了同样的想法。

      随着基金公司非公募业务发展壮大,带来的营收占比逐年增大,今年以来,幕前的基金经理被转岗主攻专户业务的案例时有发生,显示出基金公司在公募业务和专户业务上人才配置思路的转变,或将成为公募业务缩编的另一个缘由。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