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晚报》报道,上周五,一场主题为“请农民工吃顿饭”的公益活动在乍浦路上的一家酒店举行。近30名各行业的农民工和近30名志愿者参与了这场派对。多位青年民工在晚餐时表示,他们在上海挣的工资还不错,但更希望能在生活上尽早融入城市。
参与者多为80后、90后
参加此次活动的农民工和志愿者当中,“80后”、“90后”青年超过了半数。此次活动的组织者和志愿者当中,不少都是在校大学生,电力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说,他也来自农村,在网上看到招募志愿者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名参加。
当天下午3点,破冰游戏及团队互动游戏开始,参与活动的民工和志愿者通过游戏而交流、熟悉。随后他们又分组合作,做起了馄饨、饺子等点心,并且由每组选出的大众评委评选出了最具创意的一组,现场还为获奖者颁发了小礼品。下午暖场活动后,重头戏“吃饭”终于开始,这顿晚餐更像是一场盛大的家庭聚会,志愿者和农民工朋友们纷纷上台即兴演出助兴,唱歌、小品、朗诵……
一周休一天 生活有些单调
“我在上海已经三年多,日子过得很有规律,但也很平淡。”晚餐前,在华硕科技上班的一名女工说,她来自福建,到上海后就一直在浦东康桥工业园上班,每天从上午8点工作到晚上8点,工作是组装电子产品,期间有几小时休息时间,每周除了正常上班之外,周末还要加班一天。 “虽然来了这么久,但我和同事们对上海并不熟悉。因为工作、生活环境里几乎没有上海本地人,我连一句上海话都听不懂。 ”
“虽然,工业园里面有宿舍、电影院、超市和生活设备,看起来和外面的居民小区没有太大不同。但是我们还是感觉和这个城市有隔膜。因为下班时间晚,我和很多同事已经失去了看电视的习惯;到了周日我们有时想出来走走,但一想到逛街就会花钱,就会告诉自己还是算了吧——在宿舍里睡一觉,和来自天南地北的同事聊聊天,一样休息,还能省钱。 ”她说,她现在月薪3000元出头,每年过年回家一次。
最大困境是如何融入城市
青年民工小周来自大连,在焊接行业的小规模民企工作,收入和在华硕上班的女工差不多,相比之下好处是周末可以休息两天,劣处是公司没有提供宿舍,他必须和同事一起租房,“和她们差不多,我们的生活也很单调,下班了就上上网,打打牌。我来上海已有一年多了,但因为自己生活圈子里的同事、朋友都讲着南腔北调的普通话,我同样听不懂,更是不会讲上海话。 ”
小周的老板也受邀参加了这次活动,“我也是打了很多年工,一直到前几年才在上海创业的,我相信大部分农民工也都是这种心态:在上海打工,收入还算将就,最烦恼的是融入问题——大家感觉还漂浮在这个城市里面,如果哪一天离开这里,不带走任何东西也不会感觉有多少遗憾。因此,关注农民工的融入城市问题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