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有个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我已签了三方协议,想毁约有没有好办法?”“急急急!有谁知道××公司的违约金是多少……”时下,正是应届生入职高峰期,记者却发现,各大高校论坛上都出现了讨论毁约的帖子。
记者昨从扬州各大院校也了解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2到3位同学到团委老师这边来询问合同解约事宜。“流水线工作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大学生,我已不想工作了,想考研。”这个理由成为很多大学生违约最合理的解释。
现象一
不想干基层 他想毁约考研
扬大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大四学生小金(化名),最近通过学校招聘会找到扬州一家信息技术企业,职位是技术人员,起始底薪是2800元,工作了一个月,小金就签下了合同。
“当初选择这家,是基于他们给予的优厚条件,但最近我却想解除合同了。”采访中,小金告诉记者,他在那边干了两个多月,一直都是在流水线上工作,“重复的工作,不能让我学到什么东西,即使是大专生也能做到。”权衡之下,他决定放弃工作,但却没勇气解约。因为他以前的一个同事解约了,公司要求对方付上2000元解约金。无奈之下,小金向团委老师求助,“我想考研,又怕要赔偿金,该怎么办?”
现象二
未入职场 已有跳槽规划
“我虽然签了,但每月工资才1500元,现在我要解约。”扬大文学院毕业生小新(化名)上月和扬州一家文化传播单位签了就业协议。不过,这个月她仍陆续参加了5场招聘会。“1500元的月工资太低了。”小新说,最近去一家房地产公司面试时,被告知月薪能达3000元,“如果被录用,我肯定要毁约”。
扬大信息工程学院的小冰也告诉记者,当年选择现在的计算机专业,就是想着毕业后不愁找个待遇丰厚的工作,但面试了几家大型电子商务企业均碰壁后,她采取了一种“曲线救国”的方式:“南京一家软件公司招程序员,一个月2500元,
不过单位能提供一些专业培训,而且所用技术比较领先,我打算先进去干干看,等赚够了经验再往大公司跳。”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这样的现象并非个案,小冰寝室有6个人,其中4人已签了就业协议,但每逢招聘会,她们仍纷纷赶场应聘。“虽然毁约要赔钱,但一份好工作却可能决定一生,机会错过就没了,所以我们宁可毁约,也要走好这一步。”小冰认为她的毁约理由很充分。
用人单位
频频毁约 影响公司招聘计划
大学生这样广泛地投简历、毁约,对于用人单位,有着怎样的影响?
昨天,江阳路上小金所在单位人力资源部负责人王先生说,当初小金是作为公司的储备设计人才被录用的,该职位总共只招了10人,公司希望通过一段时间培养,能让他们长久地为公司服务。
“像小金这样的大学生,其实现在很普遍,刚签约就提出解约,这样的做法其实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很大。”王先生介绍,一方面,这给公司招聘时付出的成本如车旅费、展位费、广告费以及招聘名额的浪费等带来无形损失,而为填补这个名额,公司还必须再付出一定招聘成本;另一方面,从目前市场上的人才流动情况看,一些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基本已被签完,他们公司很难再找到合适的替代人选。
这位负责人解释,公司不是有意为难小金,本意是希望他能安心留下来工作。除非有特殊情况,如因身体原因不能继续工作、因学习原因不能拿到毕业证等,公司一般不会轻易解除协议。他执意要走,就必须如数支付违约金,以弥补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采访中记者也了解到,像小金这样签了就业协议就毁约的应届毕业生不在少数。有的是考虑到目前就业形势不好,草草先签订一份工作,之后遇到更好的工作就后悔想解约;有的是想为考研、考公务员留条后路,先签一份工作以防万一,等考取后就放弃。
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给双方带来一定损失和不便。毕业生为了解约得交付2000元—1万元不等的违约金,用人单位则被打乱招聘计划。
老师建议
大学生
要做好职业规划
“现在刚毕业的大学生跳槽频率比以前高了很多,一年跳三四次的都有,跳槽甚至相互影响成了一种习惯。”采访中,扬大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副书记赵炜分析,还未入职,90后年轻人就已把跳槽当作处理职场困境的方式,无形中把职业生涯弄得一团糟。
赵炜解释,现在的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是造成跳槽频发的主要原因,他们对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需求状况不了解,对自己的性格、兴趣、特长、优势、劣势、潜能也缺乏科学分析,求职并没有明确目标。“开学后,我经常遇到像这样的大四学生,他们草草签订协议,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要求解除,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受不了在基层工作,但现在任何一家企业都不会让一个大学生一上来就做高层技术人员,基层这段时间,其实是最佳锻炼的机会,但现在的‘90’后却缺少这样吃苦的意识。”赵炜提醒,第一份工作对于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来讲很重要,频繁离职很难赢得未来雇主的信赖,也失去了在行业内积累专业技能和人脉的机会。
“毕业生在求职前务必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弄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擅长与不足,在充分了解求职信息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的职业机会来设定职业目标,并制定短、中、长期的职业规划。”赵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