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名校研究生,也脱不了‘贫’啊。”南开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祥(化名)捧着引以为傲的简历,却在招聘会上碰了一鼻子灰。用人单位拒绝他的理由是:本科“出身”不好。记者昨天在2012年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了解到,不少单位招聘研究生很在意本科出身,甚至明言只收211本科出身的研究生。对此,不少小硕们表示不满,认为有就业歧视之嫌。
名校研究生
吃了本科“出身”的亏
因为高考失利,李祥本科时就读的是镇江一所不起眼的本二院校。进入大学之后,他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一定要考上名校的研究生,彻底翻身!在大学里奋发努力,经常挑灯夜读,三年前,终于考上了南开大学的研究生。
昨天的招聘会上,李祥自信满满地拿着简历到处寻找合适的单位,一家科技公司的管理岗位吸引了他的注意。但他一递上简历,招聘人员迅速地翻看了一下,直截了当地拒绝了:“本科不是211,我们不要。”李祥的信心一下子大受打击。之后,在给另一家高职院校递简历时,他又遭到类似的礼遇:“本科院校好像不咋的,材料我们先收着吧。”用人单位不冷不热的一席话,让李祥感到希望很渺茫。
“嗨,郁闷啊。考上名校研究生,还是被看不起。”李祥叹气。他说,也许自己应该降低点身价,不能以名校研究生自居了。
南大近现代史专业的硕士生小刘也遇到类似烦恼。因为本科读的是山东聊城大学,而且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投递简历时吃了几次瘪。“很多单位要本硕专业一致,对本科时读的院校也特看重,我这两点都不符合他们的要求。”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给滨海县教育系统投简历时,小刘并没有因为南大硕士的身份,受到特别的青睐。
看重第一学历
用人单位爱查“出身”
记者昨天在招聘会现场发现,对于小硕们的“出身”,的确有不少单位很看重,尤其是一些学校。盐城师范学院的统计学、金融学专业招硕,就明确规定“本科和硕士阶段都为211院校”。交通技师学院在招聘启事里明确要求,外事干事、人事主管岗位均要求第一学历是具工科背景的全日制重点大学,而其他岗位则要求“硕士和第一学历均为211重点大学”。
有的单位虽然没有明确把“211出身”写入条件,但是对于“出身好”的毕业生明显高看一眼。启东一家公司招工程师,对211本科的学生另加人才基金奖6000元/年,另一家公司则表示:如果是211院校毕业生,并落户启东,硕士生每人每月补贴1000元。现场还有一家工具公司,甚至根据毕业生“出身”明码标价:“硕士5000元,211院校6000元,全国前28名院校7000-10000元,北大、清华、复旦、南大、浙大、上海交大11000-12000元。”
南京交通技师学院的招聘人员表示,其实现在考研,一些本二院校的学生考上的也不少。相对来说,高考时能考上211院校,应该难度更大,更能反映一个学生的优秀程度。此外,他们看重本科“出身”,也因为更看重这个学生的基础是否扎实。
用人单位“查三代”
小硕质疑受歧视
“我觉得有点就业歧视。”南大近现代史专业的硕士生小刘说,用人单位“查三代”,忽略了一个学生后天的努力。
南林大建筑土木专业的硕士丁同学告诉记者,自己一个同学是武汉大学的研究生,就因为本科是南京一所非211院校,被用人单位回绝,她觉得很不公平。“本科学校的名气有这么重要吗?用人单位招人还是应该看能力,连个面试机会都不给,太歧视人了。”
一些小硕在接受采访时还认为,其实对于非名校出身的本科生,由于享受的教育资源有限,想要考上名校研究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更加不容易。就凭着这份意志品质,用人单位也该好好珍惜吧。
■新闻链接
研究生“本科出身”
越好起薪越高
近日麦可思一项调查显示,单位用人对应聘者的“本科出身”存在“名校偏好”。调查机构将学校类型划分为排名前25院校、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以及非“211”院校。其中排名前25院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25所高校。
调查机构研究发现,截至2011年3月,最终学历为本科的2007届本科毕业生中,排名前25院校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为3591元,3年后月均收入7451元,在三类院校中最高,其后依次为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半年后月收入2801元,三年后为5904元)、非“211”院校(半年后为2373元,三年后为4942元)。可以看到,本科“出身”越好,不仅起薪越高,职业中期收入增长也领先。排名前25院校、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非“211”院校的本科毕业生三年内月收入涨幅依次分别为3860元、3103元、2569元。
调查同时显示,名校的硕士毕业生中,本科“出身”越好薪资越高。排名前25院校已获得硕士学位的毕业生中,本科毕业于排名前25院校者月收入为7458元,本科毕业于非排名前25的“211”院校者为7087元,本科毕业于非“211”院校者为5850元。作为同类院校的硕士毕业生,本科“出身”更好的毕业生更可能获得薪资较高的工作。
专家认为这种雇主对本科“出身”的偏好不能以“歧视”简单而论,而是在招聘过程中利用高等教育筛选作用,规避用人风险、节省成本的一种行为——越是名校,其本科生源质量越高,高等教育系统在生源配置过程中实际上已经起到了为雇主进行人才甄别的作用。这种现象在阶层稳定化的发达国家也是普遍存在的。
据北京晚报
■新闻延伸
工科硕士的起薪是文理科的一倍
在昨天的研究生专场招聘会上,不少研究生感叹用人单位“不给力”。高校少了,银行少了,通讯电力部门基本没有,“好单位实在不多”。“高不成低不就”,这是很多小硕给自己的评价。他们普遍认为,现在研究生的“市价”差不多和重点高校本科生相差无几了。
高校进不去,区县中学火了
往年的研究生专场招聘,南京和省内各大高校是主力阵容,基本上能占据三分之一的摊位。但今年的招聘会,高校却异乎寻常的少,且招聘的条件普通小硕根本够不着。
记者发现,南京本科高校中只来了河海、南农、南信大等寥寥几家,而且基本上都是“博士、副教授”的条件,因此摊位形若虚设,很多小硕看完招聘条件后悻悻离开。省内本科院校也很牛,江苏科技大学招的50多个教师中,只有4个要硕士。相对来说,扬州职业大学、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应天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视觉艺术学院等专科院校,因为要硕士学历,岗位遭到硕士生们的“哄抢”。
往年遭到冷落的外地区县中学,也一下子火起来。滨海县这次招60名中小学教师,前来递简历的络绎不绝。“差不多收到300多份简历了”。招聘人员刘老师告诉记者,前几年硕士不愿意来,所以有硕士应聘直接就录了。可能因为教师待遇提高了,今年来应聘的研究生明显多了,所以他们要好好筛选一下。绍兴县教育系统招50名教师,开出的条件也很拽:“985、211院校硕士,在校期间获得一等奖学金或三好生等”。
工作不好找,名校硕士应聘卖房子
昨天的招聘单位,很多都是中小型企业,难入研究生法眼。中国矿业大学企业管理专业的计同学专门从徐州赶来,但转了一圈后表示很失望,“我希望能进国企,至于工作地点倒是无所谓。但是还是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南京师范大学的胡同学是学理科的,在谈到自己的工作期望时,她表示很迷茫,“我把重心放在教师招考上,对今天的招聘会也没报很大的希望。”
一些文科和冷僻专业的硕士生,因为工作不好找,将橄榄枝抛向了医药和房产企业,愿意在一线卖药或者卖房。“我爱我家”昨天在现场收到不少简历,招聘人员告诉记者,部分硕士来应聘法务专员和人力专员岗位,但也有一些硕士应聘的是一线销售岗位,其中不乏南大南师的硕士生。“一方面工作不好找。另一方面,我们这个行业如果业绩好收入也很高,有些研究生愿意挑战一下。”据了解,“我爱我家”去年还招到一名北大硕士。
记者发现,不少单位的岗位同时招本科和硕士,并表示两者一视同仁,录不录关键看面试表现。对此,小硕们普遍能认清形势;“现在的研究生也不值钱了,身价和好一点的大学的本科生也差不了多少了。”
工科硕士最牛:起薪7000元
和文理科硕士相比,工科硕士明显在市场要紧俏很多,对用人单位开价腰板也硬。记者现场调查了一下,不少工科硕士都把起薪定在六七千以上,几乎是文理硕士的一倍。
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专业的硕士汪志勇告诉记者,他们这个专业找工作还是很容易的,而且待遇不错,一般能开到七千以上。对于考研,他表示还是很值的。“很多单位都注重实践经验,本科生就没有。而我们读研的,会和导师一起参与项目的研发,我就参与过中交集团船运方面的项目。有这个优势,找起工作来就很轻松。”汪志勇告诉记者,他们这个专业的本科生月薪一般三四千,所以读研后感觉身份明显涨了,选择机会也多了。
“本科时,我们班只有四个女生,只有我一人考研。”南林建筑土木专业的硕士小丁告诉记者,她一共投了四份简历,其中包括两家高职、一家设计院和一家银行。“现在银行和房产企业的业务往来也挺多,所以也需要我们这些有专业知识的。”小丁说,虽然女生找工作处于劣势,但是作为工科硕士,她还是有信心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