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西部11所高校"结盟"促就业 期与政府职能实现互补

    西部11所高校"结盟"促就业 期与政府职能实现互补

    来源:新华网 时间:2010-12-03
    核心提示:高校组成就业联盟共享就业信息,共同扩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率,无疑对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形成了有益补充,是市场双向选择的大趋势。

      新华网兰州12月1日电(记者 姜伟超)西部部分高校去年以来自组“西部学生就业工作联盟”,目前这一联盟已由最初的3所高校扩展到11所,结盟学校共享各自的合作用人单位,联合举办“双选会”,成为西部高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模式。

      高校为何要结盟促就业?就业联盟如何运作,能起多大作用?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促就业 西部高校结盟

      教育部门发布的信息显示,2011年全国将有66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比2010年增加约30万。仅甘肃省,2010年就有17.5万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待就业,总量创历史新高。

      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而作为人才供给方的高校,如何转变观念促进学生就业也已引发广泛思考。

      11月中旬,一个名为“西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联盟”的组织在兰州举办了2011届毕业生秋季“双向选择”洽谈会。由于专业覆盖面广、号召力强,“双选会”吸引了来自全国248家用人单位和西部11所高校的7000多名学生参加。

      依然是熙熙攘攘,依然是人头攒动,但所有与会者都给了这次招聘会与往不同的评价。用人单位表示,高校联盟的招聘会生源多样且专业的分配集中;找工作的大学生则表示,招聘的单位明显增多,且档次较高,招聘信息更加丰富。

      “西部地区地域广阔,但高校特别是重点高校相对较少,分布分散,且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这造成了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的双重困难。”兰州大学学工部部长石兆俊说。

      石兆俊认为,一方面大学生求职过去一直缺乏有效的择业服务平台,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单一,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获取高校生源信息也不通畅。

      “在人力资源招聘和学校的就业服务过程中,最核心的东西是真实、有效、充足的信息。”石兆俊表示,由于偏离经济发展主战场等原因,用人单位对西部释放的用人信息不足,许多西部高校毕业生需要跑到外地找工作,西部高校面临着比东部高校更严峻的就业压力,并且这种压力变得越来越大。

      兰州理工大学学生处副处长李竹梅也表示,用人单位对高校释放用人需求主要是根据学校的知名度。虽然知名度低并不意味着生源不好,但知名度低的学校往往难以获取足够的用人信息。

      为了整合资源,2009年,兰州大学在中国西部高校中发起成立了“西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联盟”。联盟成立了一个公共平台,用人单位通过这个平台可以查阅联盟所有高校生源信息及专业设置,并通过这个平台将就业信息及时传递到整个联盟高校,建立起和全部联盟高校的顺利对接,并以联盟的名义向用人单位发布就业需求,召开毕业生就业“双选会”。

      只用了一年时间,“西部高校学生就业工作联盟”就已发展到包括兰州大学、宁夏大学、青海大学、新疆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等大学在内的11所高校。

      现在有了联盟后,一些学校“体量”小的学校就可以在联盟的平台上轻松展示自己。李竹梅表示,“一些高校固定的用人单位也可能成为其他高校的潜在‘客户’,这无形中促进了各高校的竞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专业设置的优化。”

     求规模 供需均降成本

      每年秋冬季,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就开始踏上就业路。除了在自己学校所在地区寻找机会外,不少学生还辗转于全国各地参加各高校举办的毕业生就业双选会,以便多获取一些用人信息。

      但是,这种获取信息的方式开支很高,一些大学生甚至不堪重负。“为了找工作,我参加了20多场‘双选会’,跑了6个省的十几所高校,光路费就花了近万元。”去年从青海师范大学毕业的孔宣枚说。

      而在这次联盟举办的“双选会”上,来自青海大学的马光明则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省钱、高效,跑一个顶好几个。”

      学习制药专业的马光明告诉记者,由于联盟吸引来的用人单位来自全国各地,且档次很高,他之前看中的几个单位基本都来了。“如果没有这个平台,我都不一定有机会投放简历,现在我把这几个单位的意向书都填了。”

      不光找工作的大学生对此深有感触,由于西部省份相对东部地区来说地域广大、高校相对分散,用人单位也为难以获取高校生源信息而苦恼。

      “过去要一个一个大学去跑,问人家你们有什么样的专业,什么样的学生,然后才根据获得的信息决定是否展开招聘工作。”北京一家事业单位的招聘负责人程素立说,“平均下来招一个新人的费用过万元。”

      程素立告诉记者,由于联盟举办的招聘会集中了多所高校各层次、各专业的学生,大大节约了招聘成本。“这一场招聘会我们就招满3个专业的5个人,平均成本两千元不到。”

      “到这种招聘会招人还避免了‘同质共振效应’。”南京一家家电制造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吴志敏说,如果到某一个大学去招聘设计人员,就意味着以后这个岗位很可能来自同一所学校,员工的知识结构、所受教育水平基本相同,不利于公司内部人才的多样性。

      “高校的联合招聘会能帮我们集中吸引西部高校个专业、各层次、各类型的学生,满足招聘需求。”招聘会上多家单位的招聘负责人这样评价。

      以前,各所高校都是各自掌握用人信息,虽然有些学生也会参加其他高校的双选会,但用人信息作为一种资源,每个高校都会或多或少的加以保护。“现在完全打通,无疑增加了学生的就业机会,节省了供需双方的成本。”李竹梅说。

     盼发展 “联盟”与政府职能实现互补

      促进大学生就业,政府部门也在努力。以甘肃省为例,各级政府除了组织实施“三支一扶”、“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项目外,还定期召集各种形式的招聘会,以消化和吸纳大学毕业生就业。

      “市场双向选择就业和政府主导下基层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甘肃省大中专毕业生择业指导中心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处主任张宁介绍,人力资源部门也组织了一些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并每年定期组织人力资源招聘会,但面对的是全省各类院校和各档次的学校,还不能提供对某一档次院校的专一服务。

      “由于在专业领域强大的号召力,高校组织的就业双选会相对于人事部门组织的人力资源招聘会,在市场双向选择上占有很大的优势。”张宁表示。

      高校“组团”促学生就业的作用初显,但负责联盟工作的石兆俊表示,联盟至今没有专门机构、没有专项资金,只是处于一个“临时召集”状态下。“联盟的作用只是政府职能的临时填补。”石兆俊说。

      李竹梅希望联盟的组织形式能由政府出面固定下来。“联盟就业的设想很好,如果成立专门机构,专人负责,设立专项经费,联盟的发展会更快,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大。”

      张宁则表示,由于现在各省的大学生就业工作都属于各省自己管理,缺乏一个牵头的上级部门,很难建立起一个囊括西部各高校的学生就业联盟。

      “联盟的前提是门当户对,由于高校档次参差不齐,只能是自由组织、灵活搭配,否则会形成用人需求和生源不对等的矛盾,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张宁说。

      张宁认为,高校组成就业联盟共享就业信息,共同扩展就业市场,提高就业率,无疑对政府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形成了有益补充,是市场双向选择的大趋势。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