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本报陆续接到读者反映,遍布街头巷尾的小广告和网络上,一些打着“物流公司”和“商贸公司”名号的“企业”发布长期招聘信息,应聘者求职时就会发现,这些公司基本是一个空壳,专门骗取招聘时收取的各种费用。记者经暗访揭穿了其中的黑色利益链。
时下,骗子无处不在,充斥每个角落,让人防不胜防。五花八门的骗子公司更是横行,打着各式各样的旗号,将劳动者的钱骗入囊中,背后更是形成了黑色产业链。成海公司本就是一个空壳,打着名牌企业的旗号,骗取应聘者的体检费和档案管理费。显然,这样的骗子公司让人气愤,但同时相关部门的行为缺失也是不容忽视的。
正所谓,有需求必定会有市场。骗子公司之所以能够横行,关键还在于有着巨大的需求。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渐增大,求职者越来越多,找工作也是越来越难。只要有机会,大家都会去争取,一些街头巷尾的小广告,很容易就吸引了求职者的注意。而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特别是劳动保障部门在帮助求职者这方面做得显然还不够,公益职介中心和免费职介信息很难惠及到广大的求职者。正是这种缺失让骗子公司钻了空子,将求职者推向了一条被骗之路。
因此,要想让骗子公司淡出人们的视线,一方面,相关部门,特别是劳动部门,要多想办法,扩大公益职介中心和免费职介信息的公布,确实成为求职者的娘家;另一方面,相关部门要主动出击,坚决打击和取缔骗子公司,同时加强监管,让骗子公司没有生存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