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认为这样的措施,是不是足够缓解养老压力?户籍开放的步伐还能不能再快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陈钊:
上海之所以出这样一个措施,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全国经济都在发展,但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大城市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就是,土地成本、劳动力成本在上升,这样的话一些企业可能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那么沿海地区如何保持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状态),能够使有竞争力的企业留在沿海地区,这是最重要的一个考虑。现在很多企业之所以会留在上海,最关键的因素就是,上海是一个高素质劳动力集聚的地方。未来上海的产业发展就是应该走高端的路线,同样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这是在户籍制度上通过这样一种变化,和上海未来的定位进行配合,使上海一直能吸引最优秀的企业。
当然确实同时会产生一个效果,就是越有生产力的人才,来上海以后,他创造的价值会很大,有助于缓解我们的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但本意还是为了能够留住高端企业,能够保持上海产业的国际国内的竞争力。
对于户籍,政府也是左右两难的心态,会面临很多城市的现实问题,比如交通,住房,甚至蔬菜粮食问题。人口多了以后,确实会对政府管理能力带来很大挑战。另一方面,其实城市真正的活力就在于充分竞争,充分的要素流动。其实上海需要有一个相对灵活的市场机制。要素的自由流动,对城市的活力来讲,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上海政府正在往这方面努力,比如我们有外来人才的落户政策,还有新的政策来加快速度。但我希望,我们能不能更多地以市场化的手段,通过市场来筛选最有竞争力的、高素质的人才,让他们能够在本地落户,这个事实上比打分等措施要来的有效率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