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河北省人才总量达到1247万人左右;公务员队伍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95%,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90%,专业技术人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人数比例达到86%……”
省会某招聘会现场,求职者争相投递简历
这是我省昨日发布的《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中为我省未来11年制定的人才发展目标。据悉,这也是河北省首次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根据《纲要》,到2020年时,河北最终将实现人才总量稳步增长,人才素质、结构、布局、环境得到明显优化,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点突破,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人才支撑体系得以建立,支柱产业和一些重点科技领域的人才优势基本形成等目标,从而跨入人才强省之列。
《纲要》解读 1
人才建设具有“河北特色”
2010年至2020年,河北省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是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搞好主要社会事业人才队伍建设。对此,河北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强表示,《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只笼统地说“大力开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专门人才”,河北将其说得更为详细,更具“河北特色”.
加强重点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紧扣河北产业现状和发展方向,其人才规划完全符合河北省情。其中,主导工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是为适应加快做强传统优势工业产业、打造强大战略支撑产业的需要,大力加强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等工业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推进以高层次人才为重点的产业科技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和技能人才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和现代服务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内容,也是为了适应河北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纲要》解读 2
“柔性”引进京津人才智力
某招聘会上,求职者在看用人信息
《纲要》提出了重点人才工程的概念,而“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排在8大重点人才工程之首。对此,王建强表示,“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工作,河北已做了多年,但进展缓慢。实施‘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体现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也抓住了当前人才工作的重点。”
《纲要》称,河北将围绕提升京津冀区域人才综合竞争力,“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所谓“柔性”,王建强表示这是相对将人才完全引进河北的“刚性”政策而言,即人事关系可以不到河北,采取智力借入、业余兼职、人才派遣等途径引智。长年来,河北受京津人才虹吸的影响,高端人才多向京津两地流动,“柔性”引智对河北是比较现实和高效的引进高层次人才智力的方式。 《纲要》解读 3
“政策互惠”留住本地人才
《纲要》在“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中提出,河北将努力构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举办京津冀经济圈发展高层论坛,完善京津冀人才开发一体化联系会议制度,强化对区域内人才合作的统筹协调。
建立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共享机制以促河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建立区域内科技教育项目合作机制,围绕区域共享技术难题开展联合攻关,推动区域内高校、科研单位、工商企业之间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着力打造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的共建共享平台,则是京津冀人才一体化工作多年来河北的新政策。同时,河北还将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一批京津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纲要》称,河北将积极推进统一开放的京津冀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在区域内形成人才工作制度衔接、政策互惠、资证互认、信息互通、优势互补、受益互享的区域人才开发格局,营造有利于引进京津人才智力、推进区域人才合作的良好政策环境。对此,王建强表示,这将有利于河北高端人才留在河北。
《纲要》解读 4
公共资源向民营经济平等开放
《纲要》称,将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纳入其中,体现了对民营经济组织的重视。
河北将加大对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推动力度,在党委、政府各类评选表彰奖励项目、破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性障碍、确定政府各类科研资助基金项目、落实社会保险政策等方面,建立同等对待、优先考虑、重点支持机制,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向民营经济组织平等开放,推动民营经济与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文/本报记者李国静摄/本报记者崔华瑞
《纲要》推出8大人才工程
1 京津冀区域人才合作推进工程
2 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开发工程
3 重点引智工程
4 临港人才聚集区构建工程
5 “技能大师”培养工程
6 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
7 人才发展区域城乡统筹促进工程
8 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