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已经毕业,但学位证书必须要等到明年年初才能领到。昨日,一名同济博士向本报求助,称学校的一项规定影响了他的就业,因为他签约的单位要求他早日上交博士学位原件,否则解约。他很困惑:自己是否只有办理假学位证,才能保住饭碗?对此,同济校方则表示,这是学校多年来一贯的做法,如果提前颁发学位证书,可能影响学校的整体学术水平。
博士生困惑:是否要办假学位证
“我刚签约的单位要求我在10月1日之前上交博士学位证书原件,否则解约;而学校的惯例却是在明年1月,最早在今年年底颁发博士学位证。我该怎么办? ”同济大学博士生小丁担心,这个“时间差”可能导致自己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机会“泡汤”.在他看来,学校的这一做法不够人性化“.
小丁告诉记者,高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是分离的,同济大学的惯例是博士研究生每年年初和6月答辩,3月和9月学校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会,5月和11月在网上公示名单,后一批学生的博士证书要到次年1月底,最早的也要在当年年底才能拿到。此前,学校会在当年6月授予后者博士毕业证书,”因此这不是我一个人的问题,而是同济博士毕业生群体都会遇到的问题。 “
小丁还表示,国内所有高校的博士毕业生都可能遇到类似问题,但是相比之下,同济大学举行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审会的时间较晚,公示周期较长,授予学位的时间也相对较晚。此外同济大学一年只审批两次学位;而有些高校一年可以审批四次,这样也保证学生可以较早获取学位证书。
”我该怎么办?要不我去办个假证,先应付一下单位? “小丁为此困惑不已。
高校无奈:博士学位已被就业”绑架“
”学生的这一要求可以理解,但是学校也有自己的原则,因为颁发学位是件很严谨的事,关乎学校的学术声誉。“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副主任李兰告诉记者,在德国,博士学位同样也不是学生毕业当年颁发,而是在学生毕业5年后,本人的博士学位经受了社会检验,不存在抄袭行为或重大疑义,学校才会授出。 ”其实我们也很困惑:现在学生的就业、落户,甚至是在单位评定职称,都和学位相关,那么我们高校就必须因此放弃学术操守,过早授出学位吗? “
李兰告诉记者,同济评定和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已有多年,但在早些年,博士数量有限,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用人单位并不会因为高校授出学位的时间较晚而放弃人才,只要学生在学校开具一份证明即可,但是近年来高校扩招,同济本身也由几年前每年招收300名博士生,增加到现在的800名,博士学位已普遍贬值,不少用人单位也不再对他们”格外开恩“.
对于学生提出的同济评定和授予博士学位时间较晚、公示时间较长的问题,李兰表示,其实学校已经做过努力,公示时间在几年前也由3个月改为2个月,另外专家评定和审阅学位都是需要大量时间的。而学生获得博士毕业证书,也并不能保证得到学位证书,同济的博士学位通过率在80%左右。
李兰自己也感到困惑:说到底博士生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他们就业、落户、评定职称和学校有什么关系呢?近年来,国内学生获得博士学位所需的时间成本越来越短,他们的学术水平却有下降趋势,这些很显然和社会因素有关,”我不明白,到底是学生就业、落户重要,还是学校的学术水平重要? “
专家说法:毕业证和学位证理应合一
”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就业制度也不同,用德国或其他国家的学位评定办法来证明自己学校的做法正确,也是不合适的。 “上海交大教授、大学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认为,国内大学生毕业之后,遇到求职、落户和评定职称等问题,也是国外的博士生不会遇到的,因此国内高校处理这类问题,建议还是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替学生着想。而学校学术水平是否会在短短几个月或半年之内受到影响,其实只是个操作流程的问题。
另外,和国外相比,国内的学位制度也存在一定问题:”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分离也是国内特有的现象,国外大部分高校都是只授予一张学位证书,简单明了。而在国内,毕业证书由教育部颁发,学位证书由国务院学位办颁发,这样的操作办法其实是多余又毫无必要的。 “熊教授认为,随着就业制度和学位制度的改革,这些问题终将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