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现象在新近的大学生群体中,表现的更为明显。据最新的英才网调研报告显示,有将近60%的新近大学生被迫去二三城市,而这些城市更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和北方的二线城市,这些城市薪资不仅很吸引人,工作机会与发展潜力并不比一线城市差,但工作压力和生活成本却大大的降低。同时,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很多用人企业在二线城市不仅提供更好的职业培训发展机会,而且薪酬增幅和增速均有赶超一线城市的趋势。
在山东,根据09年省人社厅的求职意向调查结果显示,山东省内院校82.2%的毕业生就业地域意向为山东。选择在山东省内就业的毕业生中,希望到青岛、济南、烟台、潍坊四市就业的占56.02%。这不仅仅是因为求职者对当地环境更加熟悉,容易获得来自师长、同辈的支持,更是因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为大学生提供很好的薪资待遇和发展平台,他们更愿意留下来。
在二、三线城市是否真有如此多的机会,那些类型的职位需求量最大?
为此,记者采访了英才网求职指导专家,据他透露:如今,大城市“拥挤”现象越来越严重,生活成本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开始愿意留在二三线城市发展。而随着国家产业发展的逐步调整,很多企业选择将加工中心等后台资源转移到相对成本较低的二三线城市,随着转移的加快,为二三线城市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在英才网青岛地区招聘信息便显示,企业的职位需求量比同期相比增长了10%。如前段时间,山东电信和国信集团便携手英才网开展了大型的网络招聘工作,便以优厚的待遇和发展空间,吸引了大量求职者的关注。当记者搜索山东的IT、市场等热门职位,发现每天都有不断更新,提供这些职位的公司待遇在当地并不低。
记者还了解到,今年青岛企业人才需求量要比去年要大大增加,其中以财务类职位需求占据青岛当下最大的比重,人力资源管理、工业类职位需求紧随其后。在英才网上,记者便看到当日发布的整体职位需求量就在千个以上,这个里面不乏一些国内知名的大企业,如青岛恒星集团、获得2010年最佳雇主称号的阿里巴巴等,在青岛的招聘人数都在百人以上,招聘的职位也遍布各个层级,发展空间和待遇上更是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