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行李箱是全部家当 探访锡城“蚁族”生存状况

    行李箱是全部家当 探访锡城“蚁族”生存状况

    来源:江南晚报 时间:2010-08-11
    核心提示:“蚁族”一词最近常被人提起,让人马上想到每年大量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面对他们的将是更多严峻的考验。

        “蚁族”一词最近常被人提起,让人马上想到每年大量涌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门后,面对他们的将是更多严峻的考验。北京“唐家岭”因《蚁族》一书而成名,那里租住大学生的生活也是中国上百万“蚁族”的缩影。位于无锡新区的“人才之家”旅社可称为 “无锡唐家岭”,每天都有求职大学生在这里进进出出……

        类似大学生宿舍却承载颇多风霜

        有些凌乱的桌子,横七竖八挂着衣服的房间,堆满漱口杯的盥洗台……这里的每个房间都十分相似。房间内的摆设有如大学生宿舍,床位分设上下铺,大伙共用几张桌子和一个盥洗室。房间小的只有几个平方米,足够两人起居;大的有20多平方米,可容纳六人居住。但没有厨房和客厅,有的房间甚至没有电视机和空调。对住客来说,他们居住的主要场所就是那一张铺位。楼道墙上到处张贴的励志语录和招聘启事透露出旅社主要住客的身份。

        8月10日上午10点左右,记者走在旅社的楼道里,灯光有些昏暗,楼道安静得能清晰地听到脚步声,租住大学生此时大多在外面奔波。偶然有几名学生在房间内休息,一问才知他们已在企业内实习,刚上了一晚上夜班。流水声从盥洗室传出,一名小伙淋湿了头探出脑袋好奇地朝走廊里看了一眼,紧接着又继续低头在水龙头下简单冲洗。在他房间内,另一名刚起床的男生正在倒腾一些干粮准备对付一顿早饭。在他们斜对面的房内,一名男生赤膊躺在上铺蒙头大睡,房里没有任何家电……每天这些情景都在旅社里重复显现,每一个住客的入住和离开都与其求职命运息息相关,入住时他们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找工作,没有谁能预测自己会在这里住多久。也许前一天,他们还在为渺茫的前途发愁,后一天他们已兴奋地拎起行李朝新的方向进发,或者带着无奈去寻找另一个安身之处。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生活的压力也挺大

        小陈打开了自己的房间,这是一个上下铺的二人间,面积约10平方米。他说他睡上铺,平日的生活就是床上床下,除了坐在床沿上看书、上网,就是上床睡觉。他曾是旅社的常住客,如今他还要继续在这里生活,因为他已成为旅社的一名正式员工。虽然居住地没变,但身份的转换,让小陈的心情大不一样。他曾觉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想尽快离开这里,如今他把这里当成实现梦想的起点。

        “我在这里当过一个多月的住客。” 去年8月,小陈提着行李箱进入“人才之家”开始了他的求职之旅。“我也想过在外面租房,可无锡市区便宜的单间每月都要七八百元,与人合租两室一厅,每月的租金也要六七百元,加上水电燃气等费用,每月一千多元的开销是起码的。”离开校园时,小陈口袋里揣着他勤工俭学赚的两千块钱,一算租房押金等,他犹豫了。与许多住客一样,他在网上搜到了这家特别的旅社,每月只要支付不到400元的房费。小陈当时选择一个六人间内的铺位,房间面积虽只有24平方米,但他觉得空间已足够了。

        入住后,小陈每天的生活重心就是投简历。中华英才网、智联招聘等成了他每天必浏览的网站。“我是学机械的,希望能找到工程设计师的工作。”一次次充满希望的应聘换得的大多是失望。一个多月下来,他仅收到10家单位的面试通知。“只要手机铃声响起,一看是陌生号码就特别兴奋。”最快乐的时刻莫过于接到面试通知,那一整天他都觉得天好蓝云好白。赶面试的成本让小陈也很犹豫,曾有一天他赶了三家面试单位,分别位于新区、东北塘和洛社。为了节约成本,他一大早就出发乘公交车赶场,午饭是在路上以干粮解决,可应聘都以失败告终。

        应聘的成本超过了小陈的预期,在求职期间他做起了市场调研的兼职以解决开支问题。“一个月五六百元勉勉强强能生活了。”他每天的伙食费控制在五六元,早晚饭都是以干粮充饥。“和我同住的几名舍友也是如此,那时大伙觉得每天能顿顿吃泡面都是很奢侈的了。”小陈和几名舍友偶尔在街边小吃店边吃边看着周围不断竖起的高楼大厦,他们指着大楼说,总有一天会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前一阵子,旅社的舍友重回故地,与小陈相聚畅谈,此时大家百感交集。“舍友在一家外资企业做生产管理,他的梦想是能成为外企的高管,现在他离梦想又近了一步,而且他住上了曾奢望的两室一厅的房子。”小陈说,不怕梦想太远,就怕自己不努力,如今他开办了一个专门为求职大学生提供兼职的网站,希望能以自己的经历激励正在求职的大学生。

        像蚂蚁一样生活但从没放弃追逐梦想

        来自苏北的小张今年4月入住“人才之家”,当时手头只有几百元的她在这里暂租了一个六人间中的铺位。“每天就是在找工作中度过。”小张记不清跑了多少趟中介和人才市场,看到报纸上的招聘信息她总会加以留意,然后在上面圈圈画画。因为家中经济不宽裕,自立的她没问家里要过一分钱,手头实在紧就问同学借一点。 “我每天起得比较晚,早饭就省了。”她不敢让家里知道,她在这里曾连续吃了两个多星期的泡面。“两个多星期后还是没有任何好消息,郁闷到了极点。”那时,小张每天醒来盯着天花板,一直要发呆到下午。如今,小张在旅社暂时得到了前台的工作,她同时还在进修一些课程。梦想还在,小张相信只要奋斗下去,就会有希望。

        小吴是旅社的管理人员,自去年3月进旅社后,她迎来送往了一批又一批求职的住客,她看到过兴奋的表情、也听到过无奈的叹气,当然更多见到的是一张张充满激情和自信的面孔。“有的学生住的是最便宜的铺位,一天只要10元,就一张床而已。看到他们实在困难,旅社会适当免掉点他们的房钱。”小吴说,她曾看到有学生住了几个月都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当时旅社会推荐给他们一些工作,包括在旅社打打零工来抵冲房费。当住客有了稳定的收入离开旅社时,小吴又有一种很矛盾的心情:“这么多时间处下来,大家都有了感情,在为他们感到兴奋时,也会觉得依依不舍。”很多住客会在离开很长一段时间后再来旅社,看一看他们曾为希望而努力过的地方。条件尽管艰苦,可对“蚁族”来说,求职之旅是一段很难忘怀的生活。

        链 接

        蚁 族

        近年来,在我国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中,逐渐出现一个以刚毕业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群体――“高校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别称“蚁族”)。该群体具有三个典型特征: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该群体年龄主要集中在22―29岁,是以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为主的“80后”高知群体,主要聚居于人均月租金377元、人均居住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城乡接合部或城中村,已形成一个个聚居区域―― “聚居村”.“聚居村”住宿条件简陋,已形成了自给自足、自我封闭的低层级衍生经济圈。

        目前,仅北京地区保守估计“蚁族”就有10万人以上,上海、武汉、广州、西安、重庆、太原、郑州、南京等大城市也都大规模地存在这一群体。据初步分析,全国共有“蚁族”百万人以上。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