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就业:平稳向好之路曲折而复杂

    就业:平稳向好之路曲折而复杂

    来源:中国信息报 时间:2010-08-11
    核心提示:中国面临着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农村转移就业‘三碰头’的就业困境。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按照中央的调控方向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温总理近期在各地召开4次座谈会,称“宏观调控的两难超预期”,“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复杂性超预期”.与此相应的,目前全国的就业情况平稳向好,但前景同样是曲折而复杂,需要各方给予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二季度全国就业情况显示,二季度末,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911万人,比一季度末减少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一季度末持平。

        长期来看,我国仍面临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总量性矛盾。在6月中旬的一次论坛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介绍,“十二五”期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每年将保持在2500万人左右,而新增就业岗位和补充自然减员只有1200万人。“中国面临着转轨就业、青年就业、农村转移就业‘三碰头’的就业困境。”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家推出经济刺激方案保增长,保就业也是题中之义。但政府投资多倾向于基础设施建设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和部门,投资在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没有带动就业量的高速增加。还有许多地方政府的经济政策,仍然把GDP和财政收入作为第一考虑因素,而这些目标与就业的扩大并不总是一致的,由此导致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就业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

        目前,宏观经济向好,但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经济进入企稳回升阶段后,就业出现好转的时点要慢于产出恢复增长的时点。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依然保持较高的失业率,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之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空前加大,以及欧洲经济状况不佳,使得我国外需总体不稳,不利于出口部门生产的恢复和增长,限制了出口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滞后影响依然存在。

        尽管今年局部地区和部分行业再次出现了“招工难”,但短期因素影响居多,全国范围的劳动力供给仍大于需求。今年全年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力预计将达到1500多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630万人,达到历史新高。

        发展第三产业,培育就业岗位增长点,这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实施起来并不能一蹴而就。城市对第三产业的需求远远大于农村,在城市化水平不高的当下,第三产业的发展面临着需求不足的制约。另一方面,第三产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相比第二产业要高,从业者能否满足市场的需要也是对我国教育、培训机构的考验。

        结构调整和城镇化将成为就业的“双刃剑”

        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弊端暴露无遗,今年上半年,单位GDP能耗有所增加。这些将使调结构、扩内需、促“升级”成为下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工作的主题。由此带来的既有在新兴产业发展中促使就业增长的机会,也有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控制过剩产能、节能减排中淘汰退出的企业带来的岗位流失。而后者可能会在短期内对就业造成相当的压力。

        从行业需求看,二季度制造业和建筑业的用人需求分别占第二产业全部用人需求的82.7%和11.2%,二者合计为93.9%. 高技能人才供不应求,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和技师的需求缺口较大。类似的劳动力供需结构已经长期存在,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从供给方面看,劳动者的创新能力,包括创业能力的不足,同样是造成中国产业结构处于低端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项最新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仅占1.2%,与2008届的1%以及2007届的1.2%基本持平,自主创业目前还没有成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时的主要选择。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院长曾湘泉认为,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内生的根深蒂固的惰性,使得劳动力供给调整速度极其缓慢,结构性失业由此变得十分突出。要解决就业问题尤其是结构性就业问题,有赖于建立有效的培养机制来提升就业能力。

        据介绍,我国目前的城镇化率仅仅达到45%.这和发达国家70%、80%的城市化率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如果我国的城镇化率从45%提高到75%,就意味着中国将有4亿-5亿的农村人口要转移到城市中,转移到非农产业。这个过程的时间跨度要用20年到30年的时间逐渐完成。也就是说,中国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的时间里,需要继续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来吸纳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当前,劳动力过剩仍然是人力资源市场的最显着特点。与此同时,不同的职业群体有不同的就业需求,而且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需求也在变化。种种因素叠加,在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就业局势将更加复杂化。”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如是说。

        企业成本增加对就业的负面影响

        近期,北京市政府将最低工资上调了20%,从7月1日起,由800元人民币提高至960元,而部分私营企业近期也宣布要大幅上调工资20%-30%.不单单北京,今年以来,广东、山东、吉林等10多个省市陆续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整幅度在17%左右,沿海地区制造业工资普遍较大幅度上调。

        最低工资上调将有助于提高劳动者收入并促进消费增长,但企业的利润空间,特别是制造业、建筑业和住宿餐饮行业的利润率可能受到挤压。当然,工资成本在企业的总成本中只是一部分,从目前情况看,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技术改造、资金成本等不可避免的上升。如果成本上升的速度超过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就会使企业利润减少、投资意愿减少,就业需求降低。就劳动力成本上涨的部分,野村证券认为,今明两年的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太可能赶上劳动力成本的涨幅,预计生产企业和服务提供商的利润率将在今明两年受到挤压。这对就业显然不是好消息。

        经济和社会发展,让新生代就业大军已经学会了辨证看待工作与身体的、心灵的健康问题。这种劳动力供给结构的代际差异对就业形势提出了新的挑战。一直是低收入群体的农民务工者,其就业问题的复杂程度也大大增加。有专家总结了新生代农民务工者呈现出的三大特点: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就业转变;由城乡双向流动向更多融入城市转变;由以谋生存为主向谋发展为主转变。这同样要求企业增加相关的成本以留住劳动者。

        另一方面,从长期看,生产成本上升会迫使企业进行自身的改造与升级,这恰恰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目的之一。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迫切要求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及管理创新转变。结构性失业的产生因素激增。破解经济转型带来的就业难题,需要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支撑。而该体系的完善,必须以经济、产业、企业的发展需求为导向,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