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应变类考题是国家公务员结构化面试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可以检验考生是否具备在突发情况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我国政府要求政府机关人员必须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的要求的一种体现。在命题上形式,这类试题往往会给考生设计一个两难的境地,使得你无所适从。例如曾经的一个面试考题:“你在追捕犯人的过程中,撞到了一位老人,老人的情况很危急,请问这时候你如何处理?”这到考题使很多考生陷入了难以抉择的境地,如果停下追捕去救老人,犯罪分子就会趁机逃脱。如果不管老人去继续追捕犯人,那么又不符合人之常情,所以左右为难。其实,这就是命题人出题的陷阱,就是要你去为难,你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去如何思考问题的答案。还有一些应急应变类考题是需要考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做出分析和判断,例如这样一道面试题目:“单位组织你们到某偏远山区进行某项活动,有一天好几位同事同时出现肚子疼、腹泻等症状,你负责该项活动中的饮水和食物,此时如何处理”。专家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发现考生在回答这类考题的时候,通常会有以下几个误区。
误区1:不加分析的直接往自己身上揽责任。以第二道例题为例,很多考生都不加分析的认为,是自己的食物和水出现了问题,并立刻主动的承认错误。这种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是好的,但是稍加分析就会发现是有问题的。首先,这些食物和水是由“我”负责的,既然是你自己负责的,你就会最清楚食物和水有没有问题。作为一名办事情稳妥的人,我们怎么能够会犯下食物和水有问题这样严重的错误呢?其次,稍加分析一下就会发现,食物和水是大家都吃了都喝了的,如果有问题,可能会是几个同事出现问题吗?所以肯定不是食物和水的问题。而考生们往往想不到这一点,一看到这种情况,就不加分析的直接揽责任。
误区2:情况不明就去化解问题。还有些考生一开始的时候就去着手化解问题。在具体的解决措施中,却是漏洞百出,即没有解决问题的重点,也没有分清楚做事情的轻重缓急。这就是因为没有对情况和问题进行分析,没有明确自己的任务是什么。只知道去盲目的处理,岂不知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给考官一个做事情鲁莽的印象。
误区3:做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这个问题跟上面的那个问题有些类似。因为没有分析情况和明确任务,会导致做事情缺乏必要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我们一定是首先处理最紧急最重要的,其次才是处理一般紧急和一般重要的,最后才是处理不紧急不重要的。要分清楚做事情的先后顺序。
误区4:忽视了考题中给自己设定的身份,不会利用自己的隐含权利。在应急应变类试题中,往往是会给考生设计一些身份的。比如说这样一道面试真题“你是主持人,在主持听证会过程中,领导和专家发生争执,专家愤而离席,请问你怎么办”。我们就要善于利用题目中给我们设立的身份。作为主持人,我可以通过提出一些话题的转移他们的视线,来缓解这种争执。再一个,我还可以对此次听证会的主题进行重申,要求专家和领导回到议题中来,避免讨论与主题无关的话题。实在不行,我还可以宣布暂时休息,把有冲突的两位人员请到嘉宾休息室,对他们进行思想开导等等。这都是我在“主持人”这样一个特殊的身份下所可以采用的一些措施和手段。而考生往往会忽视这一点,也就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综上列举了一些考生在回答应急应变类试题中所常见的几个问题,希望能够给考生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