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周四“2013易观电子商务盛会”一场高峰对话中,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总编张力奋与亚马逊中国副总裁方淦就电商在中国的生存环境,以及“中国电商为什么不能形成美国格局”的话题,做了一番深度探讨。
中国是全球互联网用户数最多的国家。大多数投资者认为,中国网络零售业的繁荣前景可期。Forrester Research的报告预测,到2015年,中国互联网零售额将由2010年的488亿美元,飙升至1594亿美元。
随着大量资金流入,电子商务行业急剧膨胀,行业内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各家电商各显神通,但尴尬的是,当大家谈论谁将成为“中国的亚马逊”的时候,却几乎没有人会提到亚马逊中国。
亚马逊进入中国后,温吞水般的发展策略,已使其被甩到行业第三。对此,方淦解释说:慢跑策略是根据亚马逊在国外的成功市场经验而制定的,核心理念在于,要培养消费者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亚马逊认为对中国市场要保持足够耐心,重心在于提升客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满意度。
亚马逊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成立后,饱受多年亏损,上市后经过近10年的不懈努力,才以巨大赢利抚慰了投资者。方淦说,亚马逊在美国成功的秘诀在于做长线投入而非急功近利,将大笔投资用於建立品牌、完善销售和物流,让竞争对手在短期内很难效仿。
与中国同行相比,亚马逊中国的确更注重基础设施,比如IT系统和仓储物流的布局等。它的仓储物流不仅可以覆盖一、二线城市,还可以辐射到将近1200个县级城市。
但阿里巴巴、京东等本地竞争对手也已很快意识到物流配送体系的重要,并迅速付诸行动,这使得亚马逊中国在配送上的优势被逐渐吞噬。
然而,亚马逊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仍然是本土化,包括决策、运营、团队等各个方面。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无论从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还是从决策机制的本土化程度上来讲,亚马逊中国都没有做足。
此外,亚马逊中国错过了开放平台、社区化商务等创新业务的黄金机会。如果亚马逊中国不能稳中求变的话,恐怕在电商大战中很难有大的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