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实践得出的“穿衣温度法则”,发上微博。不到3天,被转发3万多次,评论2500余条。微博中,还例举了不同衣物增加的温度值。“天冷的时候,气温加上衣服所能增加的温度,控制在26℃,孩子处于最舒服的状况。”穿衣,真的可以量化着来吗?
有创新:微博上现“穿衣温度法则”
“较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是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等,若温度为22℃,那么给孩子穿一件短袖T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可以了。”
15日21时发布的这条微博,不到3天,被转发了3万多次,网友评论2500余条。有人称它为“穿衣温度法则”,有人称它为“科普贴”。
由来:本是给女儿设置的穿衣温度法则
11月8日下午2点,记者联系到该“穿衣温度法则”的最初发明者——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副主任医师桂晓春。
“这只是我为女儿总结的加衣、减衣经验。”桂晓春告诉记者,杭州的秋天气温起伏不定,女儿三四岁时,穿衣稍微不注意,就会发烧、感冒。于是,她每天测室内温度,并记下孩子穿了什么衣服。根据一年来孩子感冒、出汗时的温度和当时的穿衣状况,总结出了这条适合女儿的穿衣温度法则。
那穿衣温度法则中不同衣服的度数是怎么得来的呢?桂晓春进一步做了解释。
“温度为26℃时,穿一件T恤刚刚好,以这个为基准,如果温度下降3℃,加一件薄外套就刚刚好;下降4℃,加一件厚羊毛衫就行。这就意味着,薄外套代表3℃、厚羊毛衫是4℃,以此类推。”
说法:衣服有度数不靠谱
按照桂晓春总结的“穿衣温度法则”,每件衣服都是有度数的,那究竟存在不存在这样的服装温度呢?记者咨询了多位服装设计专家和面料专家,他们均表示没听说过“穿衣温度法则”。
中原工学院服装学院讲师、服装工程学博士罗云称,“服装的属性没有具体的温度指标。我们穿衣舒服不舒服,主要取决于服装微气候。”
服装微气候是指服装与皮肤之间微小空间的温度、湿度和气流的总称。根据服装卫生学的标准,舒适的衣内微气候一般是温度在32摄氏度左右。罗云说,不同服装影响微气候的程度,目前学界还没有出来具体的参考值。
在罗云看来,桂晓春的这条“穿衣温度法则”对杭州当地人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并不适用于郑州。“郑州的冬天温度比杭州低很多,按这个算法,气温降到0℃以下时,岂不要穿3件羽绒服?”其实,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冬天穿衣不应该超过4件,否则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啥评价?网友调侃“穿衣温度法则”
微博发出后,不少浙江、湖北等网友纷纷发言,“穿衣温度法则是个好东西,太实用了!”
也有广东网友称,穿衣温度法则“值得参考”,“原来生活也可量化的”。
部分网友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从前吧有座山:小孩的火力其实是最旺的,好多小孩感冒其实都是穿多了,一热一冷激着了,小孩穿少点是不怕的,穿抗风的别吹着小孩骨头缝就好
@网络智慧:每个人的生理状况不同,产生的热量不同,不能一概而论,还是需要每个人自己总结适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才是。
@低碳v2012:每个人的抗寒指数不同,所以因人而异。
@吉福瑞:我认为这是不科学的表达,衣服不能产生热量,只能阻止热量的流失。
@飞天猫熊:前四件加起来才二十四度,石家庄都不够,何况东北了???医生好有趣的,看到是杭州的也就释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