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近七成是“月光族”

    大学生消费情况调查:近七成是“月光族”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时间:2012-11-06
    核心提示: 近日,为了解河南本地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记者以网络问卷等形式,随机调查我省在校大学生每月消费情况,内容涉及学生每月的消费金额、消费结构和类型,并特别邀请心理专家,就社会、学校、家长该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念做指导。
       近日,为了解河南本地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记者以网络问卷等形式,随机调查我省在校大学生每月消费情况,内容涉及学生每月的消费金额、消费结构和类型,并特别邀请心理专家,就社会、学校、家长该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财消费观念做指导。
     
      □记者 宗延
     
      1 消费调查:八成多学生消费靠父母,近七成是“月光族”
     
      河南某高校大二女生小圆,一个月零用钱不知道怎么就花完了。身边不少女同学也这样,上大学自己拿着生活费,没有家长监督,她们或在周末出去逛街、或在宿舍利用电脑网上购物,看到自己喜欢的衣服就买,到了月末闹“饥荒”,常常最后几天只能吃方便面。
     
      大三的女生小菲则是个漫画迷,从大一开始购买的漫画堆积如山,还常常抢购漫画周边产品。小菲收集的漫画单价从8元到近百元不等,她说自己离开漫画不能活,零用钱常常不到月底就花完了。
     
      采访期间,很多学生都向记者表示“钱不够花”,“每个月月初、月中比较宽松,越往后越紧张”。
     
      网上调查问卷也显示,遇到是否为“月光族”这一问题时,66.67%的学生选择“是,钱总不够”。只有33.33%的学生表示“计划花钱,月底有余额”。
     
      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在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逛街、看电影、唱K、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方面。
     
      而消费来源,83.33%的学生选择了“父母提供”这一项,16.67%的学生选择了“奖学金、助学金或困难补助”。其他来源中,选择做家教最多,占总数的33.33%,其次是校外兼职、打工,占16.67%。
     
      2 消费结构调查:有人打工、兼职养活自己,有人刷卡、网购,月消费近万元
     
      调查显示,河南大学生月消费的平均水平为500~1000元,占总人数的63.33%。而每月消费在500元以下的占16.67%,超过千元的占20%。
     
      记者通过走访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和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发现月消费在500元以下、家境不太好的学生多会选择在课余时间做家教、兼职来自己赚钱。而月消费在5000元以上、家境优越的“高富帅”和“白富美”则热衷于根据不同兴趣,购买流行的奢侈品。
     
      励志型:月消费400元
     
      消费主要来源:父母、打工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大一的小李说:“每月只花400元左右,主要都是伙食费,每天都在食堂吃,其余的消费就是购买书籍和学习用品。”为给家里减轻负担,他勤工俭学,一个月可以挣240元,一多半的生活费可以自理。
     
      河南理工大学监督与设计学院广告学专业大三的女生史瑞萍是个“兼职小达人”。她说:“我每个月伙食费500元左右,偶尔用100~200元购买衣物,平均每个月生活费800元。其中一半来自家里,一半来自兼职。”做家教时,高中的家教对科目的专业要求高,广告学专业的她文科较好,就给初中、小学的孩子辅导。除了学习,她还关心她的学生的心理状况,像个知心大姐一样帮助他们。她说,自己也经历过这些阶段,所以很了解小学、初中生会出现的心理问题,因此在辅导他们课业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们调整学习的心情和状态。带了几个孩子后,她觉得自己变得会照顾人了,也成熟不少。
     
      除了家教,她还做过考研[微博]班报名的代理,一年能挣3000元。最近,她刚刚和男友盘下了一间小复印店,准备做小生意。面对记者的采访,她很坦然:“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有自信面对自己的现实生活,到时上报的话就用我的真名。”
     
      普通型:月消费800元~1000元
     
      消费主要来源:父母
     
      郑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大三的男生孙明甫,正准备出国留学[微博]。家境不错的他每月消费并不高,在800元左右。其中伙食费400元,其他花费主要是网上购物、偶尔周末和同学一起出去看电影、K歌等。
     
      他说:“父母每月给我1000多元的生活费,我最多用到七八百。我不是月光族,每月花剩下的钱我都会存起来,以便购买学习资料,还有寒暑假同学聚会,一起出去玩儿都要花钱。把每月余额存起来,也能留着应个急。”
     
      每月800元的消费水平,在大学生中很普遍。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育技术专业大三的女生王亚翀说:“我一个月的主要花费就是吃饭等生活项目,大一时物价稳定,600元伙食费就够了,加上购买学习资料,月消费在800元左右。后来物价上涨,伙食费涨到了800多元,月消费也就涨到1000元左右。我算是女生中的特例,不网购也不常逛街。寝室里的女生也有网购的,但都不像网上说得那么严重,花费上万元购物的女生还是少数。”
     
      王亚翀说,河大的同学们省钱还有妙招。每年5月,大四的学长纷纷将自己不再使用却又舍不得丢弃的书籍物品拿出来甩卖,“二手商品流通市场”应运而生。二手书的价格便宜,一本正版的牛津字典只卖15元,专业课本也都一本七八元,杂志好几本才合一元钱。王亚翀就曾以50元买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
     
      高富帅、白富美型:月消费近万元
     
      消费主要来源:父母
     
      大二男生小豪迷恋网络游戏,从初中开始购买游戏点卡,而且屡戒不止,连他自己都调侃:“如果我没买这么多游戏点卡,省下的钱可以开一家店。”
     
      大二女生小雪则是个鞋控,每月光买鞋的费用就有几千元,从大一开始买的鞋都堆在床下和储物间里,不少昂贵的名牌,只穿一次就收起来。
     
      小芳(化名)是河南某高校大三的一名学生,热衷购物的她有3张银行卡和1张信用卡。小芳每月网购消费都在5000元左右,再加上出去逛街,月消费达到近万元。“家里对你这样消费有什么看法?”记者问她。“也没什么看法啦,我爸妈都是商人,每学期会打一笔钱到我卡上,如果我钱不够用了,他们会再打的。”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河南大学生中持卡一族并不多,问卷调查83.33%的学生表示自己没有信用卡,持有信用卡的学生只有16.67%,而“持卡族”中大多数都是家境较好的学生,父母定时为他们的卡里打钱,没有还款压力。
     
      近日,深圳就有一名大学生因刷卡消费欠了银行万元巨款,他不得不瞒着父母“拆东墙补西墙”。更过分的是,他还把手伸向了父母的钱包,开始偷钱还款。
     
      我国银监会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信用卡业务的通知》,明确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向未满18周岁的学生发放信用卡(附属卡除外);向经查已满18周岁无固定工作、无稳定收入来源的学生发放信用卡时,须落实第二还款来源,并确认第二还款来源方以书面同意承担相应还款责任。目的就是防止还没有独立经济能力的大学生进行无节制地超前消费,从而出现类似深圳那位大学生的不良后果。
     
      3 消费靠父母 “月光”不害怕
     
      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现状,记者采访了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蔡劲林。蔡劲林说:“大学生‘月光族’人数众多,造成这一普遍现象的原因有两个。首先,大学生经济来源主要是家庭,父母每月给他们一定金额的生活费,从高中到大学,是从‘有人管’到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没人管’阶段,很多大学生一开始不会控制消费,不适应自我管理,这都很正常,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其次,一些已经不存在适应问题的大二、大三学生,每月还是不能有计划地消费,月底钱不够用,从心理学看,是因为这个钱不是他们自己辛苦挣来的。父母给的钱,他们从心理上就不珍惜、不重视,对什么钱该花,什么不该花没有一个明确界定。”
     
      4 消费要有“度”
     
      蔡劲林说,从心理学角度看,消费是延续一种生活习惯的固定模式。家庭条件好的学生,原来在家里生活时消费档次、水平和理念已经达到一个高度,上大学后,依然延续以前的高消费。
     
      而家境一般,尤其是农村来的孩子,在家就帮助父母干农活、卖农产品,他会主动控制消费,尽自己所能帮助家庭改善经济收入。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了大学这些孩子也依然保持这种习惯,努力去兼职、打工,挣钱养活自己。蔡劲林指出,家长要根据家庭条件状况给孩子每月花费制定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个“度”很重要。
     
      首先,不管家庭条件多好,都不能让孩子产生奢侈的消费理念。大学毕竟是半社会化环境,大学时消费如果超出平均水平太多,将来毕业,薪酬不一定能达到他在大学时的消费水平,就会影响他进入社会的工作和生活,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奢侈的生活也会让大学生养成不劳而获的不良习惯,产生很多心理问题。
     
      其次,家庭条件一般的,还是要尽力满足孩子吃穿等基本需求。毕竟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如果把过多的时间、精力放在打工挣钱上就是本末倒置。大学是培养学生能力、学本事的重要阶段,家庭应尽可能为孩子提供合理的经济帮助。
     
      5 养成理性消费习惯
     
      专家从学校和社会的角度,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提出了几点建议。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站,接近社会但学生又并没有真正走向社会。学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半社会化环境。大学的宿舍安排、图书馆等建筑、设施,华丽或朴素,是否庄重典雅,都会带给学生心理暗示,对自身所处的消费水平的认识有很大影响。
     
      学校可以适当开设理财课程,国外的大学专门开设教学生怎样理财、投资的课程,要想正确消费,培养观念很重要。大学应邀请知名的银行理财规划师、经济学教授、商界人士等,开设理财讲座沙龙,跟学生谈谈理财经验、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艰辛等。通过讲课向学生传授理财、消费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的消费观。
     
      社会也应为培养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现在持卡族的大学生们,频频出现还款危机,就是金融机构在大学生开学时,向学生推荐信用卡造成的。对于一些没能力支付超前消费的大学生,金融管理部门应严格管理超前消费的源头——信用卡,那么,大学生就会合理消费,不致过早产生超前、超额消费。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