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开店,冲刺考研,实习打工……每年夏天,总有一批年轻人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今夏,第一批“90后”(1990年生人)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他们在这个夏天里都干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几名“90后”,倾听他们对未来、对人生的想法。
开家网店积累创业经验
“看,这是我的网店,刚开张两个月,现在一天最多的时候我可以做成七八笔生意。 ”采访小沈的时候,他看上去跟一般“御宅族”毫无二致:穿着睡衣,坐姿慵懒地蜷缩在椅子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电脑屏幕,手不时轻点几下鼠标,或者是在键盘上飞快地打字。然而,他并不在打游戏,而是在经营自己的事业——开网店。
小沈,1990年出生,今年6月从一所大专毕业,之后在朋友帮助下开了一个卖衣服的网店,偶尔也会进一点帆布球鞋之类的货。采访中他始终不愿透露自己的学校名称:“大学的时候一直玩游戏,没有找到工作,不能给学校丢脸。 ”他爽朗地笑笑。
今夏,第一批“90后”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他们主要是应届大专毕业生,小沈就是其中之一。他告诉记者,想到开网店的主意是因为 “7月份的时候,同学们纷纷上班了,整天在家玩电脑的我顿时感到压力很大,总觉得也应该做点什么正经事。 ”于是,他通过父母亲戚的关系联系了T恤衫和帆布球鞋的货源,然后在网上开了个店铺。
“以前一直网购,现在自己当店主了,虽然有些不习惯,但也乐在其中。 ”小沈告诉记者,网店刚开出来没多少时间,客人也大多是同学朋友等熟人,“大家都来捧我场,我也不能辜负他们,一定要经营好这个店铺。 ”
谈及未来,小沈充满了憧憬:“现在很多人都说我们‘90后’如何如何不思进取,最近网上又流行开了一个名为 《70后、80后和90后的区别》的帖子,里面说90后‘拒绝工作’。我一度也的确这么认为。但一从学校毕业,看着身边人都在打拼自己的事业,我发现自己非常焦虑,极度渴望做点什么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开网店只是第一步,在积累了足够的商业经验之后,我会和朋友们去创业,趁着年轻好好干一番! ”
决定考研在家埋头看书
“90后”不喜欢学习只知道玩?如果你知道大四毕业生小倩这个夏天的状态,你就不会这么想。小倩今夏刚从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毕业,之后两个多月时间里,除了每周两次去上英语进修班,她基本上就在家或者图书馆埋头看书。 “初中高中熬夜看书的时候就想着努力考进大学,上大学能不用那么认真看书了吧。没想到现在大学都毕业了,看书的辛苦程度却比初中高中加起来还要厉害! ”说到这个,小倩也有点无奈。
小倩同样也是生于1990年,大学毕业之后她选择了考研这条路。看着家里一堆考研真题,小倩又爱又恨。“原来班里的同学中,大概有三分之一都准备考研吧,我就也想试一下。但是既然选择做了,就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半吊子的话还不如直接放弃。 ”小倩笑称自己这个夏天的复习量相当于又经历了一次高考,因为她在准备考研的同时还报考了CPA(注册会计师资格)7门考试中的2门,也在加紧复习中。 “原来的系里面有‘神人’已经把七门都考出来了,危机感倍增啊! ”
尽管如此辛苦,但小倩对自己的选择却不后悔。 “谁说‘90后’不愿意读书学习的?就拿我来说,并没人逼我考研,我是自己选择了读书这条路,父母也尊重我的选择。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既然选择考研,我就想在这条路上走出名堂来。 ”说到最后,小倩脸上无比坚定。
准大四学生忙社会实践
对大多数就读于本科院校的首批“90后”而言,这个夏天同样意义非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处于大三升大四的阶段,这是他们在正式踏入社会之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工作之后,“两个月的假期”显得如此奢侈,这批“90后”怎样度过最后的暑假呢?记者采访发现,大多数“90后”都将这个暑假视作踏上职场前最后一次 “模拟实践”,有不少人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的小金就是其中之一。
小金马上就将升上大四,她对于自己的专业十分满意。 “我从小就想当一名小学老师,能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她告诉记者,为了积累经验,她在这个大三暑假里在一所小学进行了两个月的实习。在跟着班主任学习半个月后,第一天单独给学生上课的感觉让她至今难忘。 “几年前我还坐在下面狂记老师的板书,没想到现在自己就已经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还真有点不适应。不过,我一直都想当一名老师,现在做的每一件事情、走的每一步棋都在为了这个目标而努力。 ”
在这个暑假中,小金还接了一份家教,按她的话来说就是“既能学会独立,又能学会怎样与人打交道,这是踏入社会的必要准备。 ”家教的内容是对一个香港小姑娘进行学前辅导,没过多久小金就和小姑娘打成一片。可能是因为没有距离感,“放下架子”的“老师”让小姑娘更容易接受,因此成绩提高得很快。这使得小金自信心大受鼓舞:“孩子喜欢我,成绩也有提高,说明我真的适合干这行,家教也是一种工作经验。今后我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 ”
“90后”发帖征职场攻略
“求助!我是一名大家所说的‘90后’,6月份毕业刚到公司上班,同事中最小的一个也是1986年的,感觉跟他们完全没有共同语言,怎么才能更好地融入办公室环境呢? ”8月26日,在某大型国企的百度贴吧中,一名网友发了这样的一则帖子,并得到了不少“吧友”的指点。有人告诫他“不要着急,一开始要少说、多看、多做”,也有人复制粘贴了全套“职场新人攻略”给这位发帖网友,还有人打趣称,“共同语言是可以培养的,你可以把你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动漫、游戏,推荐给你的同事们啊。 ”更多的“吧友”是在感慨:“我老了,现在连90后都出来混了! ”
记者发现,这段时间以来,像这样“职场新人网上求助”的事并不少,各大论坛上都有,其中也不乏“90后”。和通常人们对这个群体的印象——喜欢玩、不喜欢上班、不喜欢“三次元接触”(相对网络世界而言的概念,指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接触)——不同,绝大多数“90后职场菜鸟”都表示了自己对于工作的热忱和渴望,希望自己能在事业上有一个比较好的开始,待人接物也是谦虚谨慎,有模有样,再无网络世界中那份不羁。 “工作了,我要用自己赚的钱养活自己! ”有“90后”网友发布了这样的“职场宣言”。
◎记者手记
90后,你们准备好了么?
“拒绝上班、话题是QQ等级和QQ秀、喝韩国果汁日本汽水、认为结婚不需要感情,甚至不需要结婚……”这是在一个最近流行的名为《70后、80后和90后的区别》的帖子中,对于90后的部分总结。
尽管这些说法夸张搞笑的成分很大,但在多数人心中, “90后”大致就是这个样子。而如今,这批被人们认为 “不靠谱”的年轻人,就要踏上职场了,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和应对?在采访中,记者发现“90后”并非人们通常想的那样。他们中的多数人都对自己的人生极度负责,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无论是踏上职场生涯,还是继续求学之路,他们都在为能有一个更好的未来而努力。
不可否认,时代本身的特征会在某一代人身上刻下深深的烙印,这也许是“90后”这一标签的由来。然而,撕下这个某种程度上来说带有戏噱意味的标签,他们,也是有活力、有朝气、有主见的年轻人。
“90后”们,面对未知的挑战,你们准备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