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实现加薪或者晋升梦想的秘诀,不在于个人的业绩有多好,而在于你有没有艺术性地处理好一些细节。
经常有一些不负责任的所谓职业顾问,抛出一些歪点子,鼓动职场人士要求老板加薪或者晋升,但是效果却不理想--大多人陷入尴尬境地,要么遭到拒绝,甚至被辞退。
布瑞德是某家公司的法律事务总监,年仅26岁。4年之前,他还仅仅是一个前台负责接待工作的员工,随着职务的升迁,他的薪水翻了5番。他获得加薪和晋升的秘诀在哪里呀?
“非常重要的是--设定你的职业目标,但是同等重要的是--让老板分享你的个人职业目标。” 布瑞德说。
这个忠告适用于任何行业。当经济形势趋于好转,职业顾问通常认为这是要求加薪或者晋升的好时机。如果赶上年终或者新的一年开始之际,时机更为恰当。
但是不要太贪婪。自己的要求加薪幅度要适当参考整个行业的平均加薪幅度,不要太高,除非你有特殊贡献。根据一些调查公司的数据,大约2/3的公司没有奖金。在华尔街,每年奖金的提升幅度大约在10%-15%左右。但是在实业界,每年基本薪水的提升幅度大约为3%,奖金大约为7%,没有金融行业好。
制定完善的行动计划
老板主动给你大幅度加薪,或是仅仅为弥补物价水平上涨带来的生活成本上升的加薪,概率都非常小。如果你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别人可能永远也不会提供给你。因此你必须采取主动行动。不过切记,无论你在谈判中处于多么有利的位置,正确地做好这件事情绝对是一项艺术。在你同老板开启工资或者晋升谈判之前,有5个关键步骤必须处理好:
1、要求加薪存在着许多禁忌。“你首先需要弄清楚的第一件事情是--你对公司的价值值得你要求加薪。”战略薪酬伙伴公司的总裁迪克说:“你必须向你的老板证明你对公司的价值,你对公司的盈利所做出的贡献。”
2、毫无疑问,你不能带着你的个人观点直冲冲地去见老板。你需要谋划一下。你需要分析你过去取得了那些成绩,并将它们记录下来,另外还需要了解同业人员的薪酬水平。
3、你必须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将要向老板表达什么内容,并加以练习,要大声地说出来。记住,你是在推销自己。
4、会谈时你需要充满信心,但是不要太具有进攻性,不要傲慢。而且不应该将加薪的理由放在个人需要的基础上,而应该是从公司的角度来理解。应该强调你对公司的忠诚和你未来的发展潜力,不要威胁离开。
5、根据一家猎头公司的调查,只有不到1%的员工加薪或者晋升的要求很快得到了满足。“如果你的要求立即不能得到满足,你应该同老板约定在3个月或者半年后重新再谈。”
另外,如果加薪或者晋升要求不能得到满足,你可以尝试要求更多休假时间或者其他要求。如果你所有的要求遭到拒绝,那么请表达你的失望之情并平静地离开。平静地离开给你老板的感觉是,可能还有更好地工作在等待着你,尽管这有可能是假的。
如果你的要求得到满足,请表达你的感激之情,而且应该加倍努力工作,以证明老板做出这样的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跳槽时的加薪秘诀
通常人力主管在招募新进人员的时候,不会主动给予新进人员较高的薪水、福利,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只要按照公司既有制度,一切照旧,当我们在面试时,不要吝啬提出你的要求,这样让人家了解你的想法,也有了协商的空间。
而当你面试的公司在询问你上一份薪资时,最好的策略是诚实以告,因为当你用欺瞒的手段来获取高薪资,一旦被发觉,对你的信誉将有不好的影响。而且加薪的首要秘诀就是说服未来的公司:你值得他们在你身上花的每分钱。
在面试前先准备好,表现你的企图心与意愿,先让他们喜欢上你。另外,提出要求的时机很重要,最佳的时机就是当未来上司已准备好要雇用你时。一般人常犯的一个重大错误便是太快接受雇主的提议了。当然你想要表现你的热忱与决心,却无须太过莽撞,“我可以再考虑一下吗?”是最好的响应,适当地含糊其词是无伤大雅的。
薪水为何乘上“过山车”
人在职场,谁不希望自己的薪水“年年有进步”?可惜有时往往事与愿违,有些人刚刚拿了高薪,没几个月就陷入了失业中,匆忙中临时找份工,薪水自然一落千丈;有的人“三年河东,三年河西”,一段时间日子好过年年加薪,一段时间停滞不前甚至“明平暗降”,薪水时高时低,上下起伏,犹如坐过山车一般。
薪水为何会乘上“过山车”呢?据了解,造成收入波动的原因有很多种,有些是因为大环境的变化而无法避免的,如整个行业不景气,或者公司遭遇困境,这对个人来说,事出无奈,只能被动接受。但是有一些原因却跟自身有关,如有的人负气跳槽、盲目转行等,也会造成薪水波动。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如果是因为周期性行业的波动,只有靠不断加强自身实力,等待下一个反弹机会;而对于一些由于自身因素造成的薪水波动,则应慎重对待。
频繁跳槽薪水起伏不定
典型案例:姚敏毕业于北京一所高校,并顺利进入一家合资公司,在行政部做职员。刚进入公司的那段时间,姚敏非常卖力,在业务方面也肯下功夫钻研,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赏识,因此半年之后,便进入人力资源部。
在人力资源部工作了近一年时间之后,他升任招聘专员,开始负责公司人才的选拔招聘,在此岗位上也发挥得很是不错。但在此后的2年时间内,公司已经进入平稳发展时期,很少有人员进出,因此姚敏在招聘专员职位上一直没有变化,而薪水也一直在6000元左右徘徊不前,这让他感到有些不甘心了。
一次偶然机会,他从自己朋友那里得知一家私营企业招聘人事主管,于是准备了一份简历投递了过去,并马上得到了回应。他迫不及待地向原公司递交了辞职报告,很快来到新公司上班。但由于他以前没有人事主管的工作经验,试用期内,并没有完全发挥出自己的能力,以至于老板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因此向他提出了苛刻的条件:想留下可以,但是月薪只有4000元。一时没有更好去处的姚敏只能暂时委屈自己,而别无他法。
在其后的2年时间内,姚敏为了找到合适的公司,频繁跳槽了4次,而月薪也在2000~4000元之间波动,再也没有回到过6000元的高点。
专家点评:北京宏威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兼首席职业顾问 郭策
类似于姚敏这样的职场人士,由于跳槽不慎导致薪水缩水,这在职场上并不少见。
一般情况下,如果长期在一家公司工作,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能力的不断提升,公司会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升职,并适当加薪。但是,如果频繁跳槽,就等于将原来的积累部分不断地“删除”了。因此,一定要避免频繁跳槽的情形。
所以职场人士一定要培养“定力”,在一个领域里坚持不懈地努力做下去,总会获得很高的回报。就如国外一些着名的企业,永远只生产自己熟悉的产品一样,精益求精,最终成为行业老大。而坚持在一家公司工作,双方都有很好的了解,随着能力的提升,收入上涨也会水到渠成。如外资企业每年都会加薪,幅度在 5%~10%之间,这对于长期坚持下来的员工来说,是一种奖赏。
盲目转行身价打折扣
典型案例:顾江华毕业于上海一所知名大学,本科所学的专业是信息技术,毕业后在一家中型电脑公司任职。在前几年it业火爆的时间里,他迅速成长为一名高级白领,月薪7000元,与身边其他同学相比要高出一截,这让他感到很是满足。
可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it业已经不如过去那般火爆,顾江华的身价自然也不如从前了。此时,他已在上海购买了住房,每月有近3000元的按揭贷款需要归还,面对不断缩水的薪水,他想到了跳槽。
有从事医疗器材的同学建议他做销售,他也看到这位同学在短短几年内取得的成就:买房、买车,而且银行里还有一笔数目不菲的存款,这些都是通过推销医疗器材得到的回报。于是他毅然辞去了原有的工作,并在同学的帮助下,很快进入一家医疗器材公司,底薪2000元,提成非常丰厚,如果一个月的销售额达到10万元的话,收入便可过万元。
但是现实并非顾江华想象中那么简单,当他拿到那些医疗器材的资料之后,才发现自己对这些一窍不通,虽然靠死记硬背记住了其中一些功能,但是与客户面对面交流时,他还是无法回答客户的问题,根本就谈不上说服别人购买他的产品了。3个月下来,顾江华无法完成规定的任务,收入当然也很少,还不足应付银行按揭贷款,他只好举“白旗”投降。
此后,顾江华做过快速品销售、保险销售员等,由于没有建立起自己的销售网络,收入很不稳定,在2000~8000元之间徘徊,而且低收入的次数占多数,他一度感到非常迷茫。最后,在同学的帮助下,他进入一家it公司重操旧业,收入才稳定下来。
专家分析:上海向阳生涯管理咨询有限公司ccdm职业规划师 江朝东
需慎重对待转行,如果自己对所要转入的行业一窍不通,或者自己积累的经验不足以应付将要面对的局面,最好还是放弃。因为转行意味着要放弃很多此前积累,并从头再来,这对于职场发展来说,要付出不小的成本。
人的职业生涯开始时的确要试错,但是有时间限制,一般情况下须在25岁之前完成。最好是一次性找到职业锚,否则职业生涯过程会比较艰难,而且越到后面越难。但是如果到了职业发展中期因为特殊情况非转不可,那么也可在30岁前后进行重新定位。
在此需要提醒的是,转行时一定要能够在工作经验上有所拓展,不要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转入到陌生的行业。如果选择转行,原有的积累最好是能够借鉴过去,这样便于自己迅速进入角色。同时,在进入别的行业之前,也要对整个行业进行了解,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听信别人的说法。
有很多人羡慕外企的光鲜:出入高档写字楼、穿着时尚、出差住五星级宾馆、流利的英语口语、猎头猎取的对象、听音乐会、看话剧等等,好像很多美好的标签都跟这些世界500强外企的高级白领们紧密相连,于是乎,世界500 强外企的职位就成为了众多职场中人追逐的对象。不过毕竟那些职位属于稀缺资源,因此众多追逐者不得不望外企大门而兴叹:“何时能跃过这道门呢?”
一位外企资深人士“生命的北斗星” 在网上撰文《进入500强其实很简单》,顿时引来一众粉丝向他讨教,热心的楼主毫无保留地与网友共享职场经验。帖子逐日升温的火爆程度让最初只想“随便写写”的楼主深受鼓舞,决定凭借自己十多年的从业经历另辟新帖写一部完整版的职场秘笈,不论他说得有无偏差,但不少求职经验仍然值得求职者学习学习。
发现外企选人过程中的秘诀:内部员工推荐是招聘主渠道
其实,500强外企通过网络招聘的人员极其有限,通常不超过10%.那么他们怎么招人呢?答案是通过内部员工推荐。500强外企都有员工内部推荐的奖励规则。根据职位的重要程度、紧迫程度、稀缺程度,推荐奖励从600元到10000元不等。通过内部员工推荐,外企能招聘到60%~80%的人员,余下的10%~20%,一般就是通过猎头来招聘了。
所以大家想一下:在网络上投简历,希望成功进入500强外企,是否希望太渺茫了呢?
发展外企朋友更易获得工作机会
首先,最理想的方式是从自己最直接接触到的人群中间,选取几位外企人士,发展成为你的好朋友,他们可以成为你进入外企的助推剂。
第二个办法就是从自己的校友网络中寻找,了解有哪些校友在你最心仪的500强外企工作,然后请老师帮忙推荐,或者直接给他们发邮件建立联系。第三个办法是通过朋友介绍一位或者几位外企人士,直接给他们写邮件,介绍你的基本情况,表达希望在他们有空的时候请教一些职业发展方面的问题。
外企hr看份简历只用5至8秒
许多求职者在制作简历时,跟风似的套用网上流行的模板,然后盲目地堆砌自己的丰功伟绩。
“拿这种简历去应聘500强无异于自杀。”“生命的北斗星”称,外企hr看一份简历的平均时间在5至8秒,因此要认真阅读招聘广告中的职位描述,然后对照自己的经历,分析有哪些经历可以放进简历,作为自己满足职位要求的证据。有针对性地凸显自身优点,尽量在第一时间就让对方感觉到你就是他们要找的那位与众不同的人。
从外围做起“曲线救国”或有奇效
“生命的北斗星”举例说,他的一位朋友毕业时应聘某it巨头被拒后并未心灰意冷,她冷静分析后决定,先从这类it外企的外围公司做起,两三年后再去应聘目标公司。结果,她以距离目标公司最近的外包公司为跳板,最后终于梦想成真。
“有目标、有计划、有决心是最重要的三个要素。”看来,再厉害的魔法也是脚踏实地修炼出来的。
特别提醒:500强并不适合所有人
自称从业十几年的“生命的北斗星”曾先后在事业单位、大小民营企业、网络公司、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职场经验。他指出“跃过500强的门槛并不难,关键是你要明白这些企业选人过程中的秘诀”.
记者在帖子中看到,面对一批有外企情结的求职者们五花八门的困惑,楼主都耐心地一一答复。
网友在回帖中表示楼主是“唯外企独尊”,认为身在其中并非如表面那样光鲜。对此,他回应道:“500强未必就是最好的,而且一定不是适合所有人的,但客观地说,年轻人可以在这种规范化的管理中学到更多东西,这对以后的工作是有价值的。”
最新进展:职场秘笈在持续更新中
原帖被粉丝追捧近一个月之后,深受鼓舞的他决定另辟新帖写一部完整版的《进入500强其实很简单》。在新帖开篇的“告网友信”中,他表明这次不再是“随便写写”,而是要把自己的一些职场经验分享出来,全面系统地帮助网友们实现外企梦。
为了鞭策自己写作,他在新帖里列出了详尽的提纲,其全面程度不亚于一本市面上常见的求职宝典。记者注意到,与原版相比,新帖加入了对一般国企、垄断行业企业、商业银行、民营企业的比较分析,许多真实的案例让帖子看起来充实生动。该帖子还在陆续更新中,目前已经写到了第111节。
高职位和高薪的诱惑常常让人心生跳槽念头,然而要成功地完成人生一“跳”谈何容易?殊不知,在跳槽的过程中,还有各种显性和隐形的成本。职场专家提醒,务必事先对各种成本和风险因素做一次综合评估,做到心中有数。
人往高处走,跳槽已成为职场人追求高职位和高薪的重要方式,然而要干脆利落地完成人生一“跳”谈何容易?今天我们要关注跳槽中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成本。
职场专家认为,不少人认为,只要跳槽后的工资收入比以前高,跳槽就是合算的。殊不知,在跳槽的过程中,还有各种显性和隐形的成本,如果不在事先对这些成本和风险因素做一次综合评估,做到心中有数,也有可能出现“越跳越糟糕”的尴尬局面。
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
典型案例:小夏大学毕业之后进入一家中型广告公司工作,两年之后有了一定的积累,在业务方面已经能够独当一面,而且在业界也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在这段时间内,领导器重她的工作能力,故得到了更多的晋升机会。而由于她平时比较善于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因此在同事间口碑也很好。但是还有一件事令她感到有些不满意,由于公司刻意控制成本,在这两年时间内,她的工资水平虽然十分稳定,但也从没有增长。而她的同学,有些职位虽然比她低一点,但是工资却要高她不少,这常常让她在同学聚会时感到有些抬不起头来。
如果继续留在公司,工资水平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变化。经过一番考虑,小夏决定跳槽。她很快找到了新的工作单位,在一家中资银行信用卡推广中心得到了经理职位。工资水平当然也如她所愿,只要能够完成任务,与原来相比要翻三番。
办理辞职手续时,由于与原公司签订的劳动合同并未到期,提前结束合同需要支付10000元的违约金,小夏想到新工作能够挣到原来3倍的工资,为了尽早获得自由身,于是咬牙自掏腰包做了了断。
在新的工作环境,小夏所面对的一切都是新的,因此她要花费精力来适应,而在银行卡发行方面,她毫无经验可谈,所以只好加班加点地干,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来弥补经验上的不足。除此之外,由于新公司距离自己的住址更远,她花费在上下班方面的时间、金钱也多出不少;为了尽快与新同事建立良好的关系,她还“破费”请过几次客。但是3个月的时间过去之后,工作上没有起色,收入根本就没有达到原来预想的水平。
事后,小夏估算了一下,她为跳槽直接付出了将近20000元的代价,其中包括违约金、放弃年终奖等等。然而,在半年时间内,她的收入锐减,这也是间接损失。当然,以前人脉积累的流失等损失无法以金钱来确定。
专家点评:
作为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在跳槽的过程中,新职位高薪的诱惑固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各项跳槽成本也是不容忽视的。
一般情况下,跳槽所产生的成本包括两大部分,即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显性成本是指那些可以明确预见的成本,如违约金、培训费等。如案例中小夏的跳槽所产生的显性成本,至少包括10000万元的违约金和8000元的年终奖等。
在显性成本中,还有一种是由于竞业禁止协议引起的赔偿,而且往往数额较大,这也是跳槽者必须注意的。如2005年7月,原微软副总裁李开复加盟 google,这次行为让微软大为光火,并指控李开复受聘google违反了他与微软签下的“非竞争协议”.这是目前最为着名的由“竞业禁止”协议引发的官司。目前较为常见的是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与公司会签订竞业禁止协议,因为这部分人掌握着公司的商业机密,因此离职之后,为了避免机密泄漏,原公司会要求该人员在一定的时间内,不得到与原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公司就职,或者自办与原公司有竞争关系的公司,以及生产与原公司商业秘密相关的产品。如果违约,根据协议规定,原公司会提出高额索赔,如有的公司约定一次性支付违约金,金额为员工离开企业单位前一年的工资收入的50倍。
而形形色色的隐性成本更是许多跳槽者不容易发现的,如在新单位要重新投入精力、财力建立人际关系、赢取信任等。比如说,新公司离家较远,就可能会租住离公司较近的房子或购置车辆等交通工具;初到新公司,对人员不熟悉,要与新同事搞好关系需要花费人际交往费;接触新的工作,对各种规定不熟悉,加班加点、牺牲休息时间以便跟上同事的步伐等;或者放弃了原有的专业,自己需掏钱“充电”适应新工作。这些都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金钱。因此跳槽也许在工资上能够带来进一步的提高,但是由于不断更换环境而有着更大的花费。
所以在跳槽之前,一定要对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进行通盘考虑,分析这两种成本会对自己形成多大的影响,然后做出综合测评,确定自己的应对方式。
如何降低跳槽成本
职场专家表示,成功跳槽并非全部以获得更高薪水标准来衡量的,而如何将成本降到最低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那么如何降低成本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提前做准备,做到有备而跳。向阳生涯ccdm职业规划师闫岭表示,作为职场人士,一定要做到理性跳槽,这也就是说,在进入职场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而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有选择性地跳槽。
闫岭表示,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当自己的积累达到一定阶段,或者遇到职业发展瓶颈之后,跳槽是必须去面对的事,因此理性跳槽尤为重要。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提前做准备,在进入职场时要确定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明确自己心中所想,并确定相应的职业规划。当时机成熟之后,便按照计划行事。
其次就是有关赔偿问题需提前与新公司商定。郭策表示,在跳槽过程中,如果职场人士没有履行完原劳动合同,或者违背竞业禁止协议,可能会面临赔付违约金的情形。那么这部分钱到底是由自己承担,还是需要新公司来承担,这需要事先商定。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自动跳槽,新公司是不会出面解决这些赔付问题的,而如果是新公司通过猎头公司来“挖墙脚”,适当提出自己的想法也无不可。如提出双方共同赔付违约金,或者让新公司出面解决等都可以,这可以适当降低自己的跳槽成本。
再就是离开原公司之即,一定要把手头工作交代清楚,避免留下“尾巴”.郭策表示,很多职场人士在离开公司之前,不作最后的了断,想一走了之。殊不知,这样做却是自找烦恼。因为工作没有交代清楚,接班者无法正常展开工作,他们肯定要不断找到前任问这要那,这会让跳槽者在进入新公司之后,无法及时做出调整,融入新的环境。
此外就是尽快了解新公司规则。郭策表示,进入新公司之后,一定要细心观察,尽快熟悉新公司的各种“潜规则”,以便自己尽快融入新的集体,并避免碰触“暗礁”.每一个公司都会有一些“潜规则”,大家必须默默遵守,而如果能够尽早熟悉这些潜规则,对跳槽者建立新的人际关系很有帮助。他提醒说,进入新公司之后,尤其注意不要轻易当着公司领导的面埋怨原公司,这会引起领导的猜忌:日后他离开这里之后,是不是也会这样?这会降低自己的印象分,完全没有必要。
当然,还有些法律风险不可忽略。专家表示,有些员工离开公司时,会带走公司的机密材料或者核心技术,如果原公司追究起来,这就不仅仅只是职业道德方面的责任了,很有可能会因触犯刑法而遭受牢狱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