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电话:0535-6730782
  • 微信公众平台
  • 个人求职客服
  • 企业招聘客服
  •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热点 >酒精为经理人的智商减分

    酒精为经理人的智商减分

    时间:2010-08-28 作者:邓中华
    核心提示:喝点小酒出现在办公室里,这可不是个好主意。同事们会认为你是个智力欠佳者

        在中国,不少的商业活动,包括谈判与业务达成、公共关系活动、面试高级经理人、俱乐部交友等等,都与酒有关。人们喜欢在觥筹交错间进行商务活动,这可不是一个好主意。

        密歇根大学罗斯学院(Michigan's Ross School)的教授斯科特·瑞克(Scott Rick)和沃顿商学院教授莫里斯·史怀哲(Maurice Schweitzer)的最新研究会让你重新思考这个问题:即使在工作餐上小酌一杯最喜欢的梅鹿特(merlot)或者微酿啤酒,你就会形象全无。二位教授的研究表明,如果你敢酒气熏熏地在办公室里出现,其他人很可能会毫不吝啬地把你视为智力欠佳者(less intelligent)。这就是所谓的“吸食白痴偏见”(“imbibing idiot bias”)。

        斯科特·瑞克和莫里斯·史怀哲认为,因为酒精消耗的过程就是大脑认知损伤的过程,二者紧密相关。在实验中,受试对象会根据图片、文本或者回忆想象完全清醒的人和他们喝醉时的景象,并把它们关联起来,并相互比较。在6个实验里,两位教授的假说在不同情景里得到了证实。

        在第一个实验里,受试对象要从喝过酒的学生和没有染指酒精的学生的照片中进行智力排序(7分制)。喝酒的学生的智力被认为显而易见地比那些不饮酒的学生要低。在另一个实验里,受试对象认为喝可乐的学生要比喝啤酒的学生更加聪明。这真是出乎普通人的预料,是这些受试对象本身就对酒恨之入骨吧?

        为了避免这些受试对象先入为主(也许他们一开始就认为醉鬼和驴没什么区别),在另一个实验里,他们被告知,在录像中的演讲者(受试对象的评判对象)或者是自主选择了自己的饮品,或者是在一个由他不能说不的人(譬如老板和客户)给提供了饮品。然而,再一次地,与酒相关的任何人的智商都被打了个折扣。这证明酒精和认知损害的隐形关系是罪魁祸首,是应该被谴责的。在所有实验中,教授们实施了“注意力检视”(attention checks),这保证了受试者能回忆起他们见过的饮料种类。

        为了评估被视为醉鬼的职业后果,另一个实验征集了一批真的经理人(而不仅仅是MBA学员)作为受试对象。研究人员给他们呈示在进餐时做的假设的面试过程的照片和脚本。研究人员为老板和候选人设定了饮品的种类以制造不同的情景。这些接受测试的经理人被要求对这些求职者按“谁更值得被雇佣?”进行排序。当老板喝了一杯梅鹿特,求职者的行为则被毫不迟疑地认为是效尤以取悦老板。因为,人们似乎普遍认为上行下效的一着好棋。

        无论你是面试者还是求职者,这种“吸食白痴偏见”都值得我们深思。你难道不会在潜意识里为那些真的点了一杯酒的求职者的智商减分吗?另一方面,如果你在职业交流中被认为有嗜酒而智力低下,这不划算。毕竟,一杯水就可以了。

    分享: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客服服务热线
    0535-6730782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2008-2022 烟台富美特信息科技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4027462号-3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79号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