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多少人在简历中撒谎,或至少美化了他们的工作经历和技能?英国最大的招聘公司德科(Adecco)在网站上开展的研究表明,每10人中就有1人在其档案中撒了谎。
10%的受调查者存在资质造假,9%存在工作职务造假。在年龄、就读大学和学校、某项工作或经历时长方面撒过小谎的人分别占9%、7%和5%。、最近,英国顶尖的出庭律师丹尼斯•奥赖尔登(Dennis O’Riordan)被迫辞职,原因是他在简历中造假,谎称自己毕业于牛津大学(Oxford),并获得了哈佛大学(Harvard)的硕士学位。自1993年取得出庭律师执业资格以来,他曾就职于顶级律所和银行,但在申请另一项工作时,他的造假行为终被揭穿。去年9月,一家独立的纪律法庭决定将其律师资格暂停三年。
随后,负责监管出庭律师的律师标准委员会(Bar Standards Board)获得了关于奥赖尔登造假的新证据,并于今年1月赢得上诉,剥夺了他的律师执业资格。
对某些人来说,上述数据并不令人意外。德科英国(Adecco UK)的董事总经理亚历克丝•弗莱明(Alex Fleming)说:“你总能碰到一些人在简历中弄虚作假。在一个充满挑战的市场中,人们都想争取进入门槛的机会。”
不过,要让造假者“现出原形”,关键是要有一位好的面试官,在审查应聘者的技能和经验时足够认真。弗莱明说:“面试官只有对一项具体工作涉及的领域有所了解,才能针对性地问问题。”这样才能确保把那些简历造假者剔除出去。
“打假”的要诀在于找出简历中的所有漏洞,然后深挖下去:假如某些人对他们之前从事的工作、入职和离职日期、时长以及教育经历含糊其辞,那么就需要进一步调查。
德科采用了两种面试技巧:一种是能力型,另一种被弗莱明称为压力型。第一种方法旨在搞清某人是否真的具备相关技能;第二种方法是用快速提问的方式迫使申请者迅速回答。“如果他们说谎了,就无法对答如流。”弗莱明说。
乔纳森•弗林特(Jonathan Flint)也对上述研究结果不感到意外。“如果你让我猜的话,我会说有大约10%的人在他们的简历中撒了谎。”
弗林特是招聘门户网站Hello My Name Is的创始人之一。该网站允许求职者用视频推销自己。这有助于招聘者看到简历背后求职者的个性,同时也让潜在的雇员们有机会用互动和引人注目的方式推销自己。
弗林特说:“我见过一些人说自己是董事,但其实他们只是经理。”和弗莱明一样,他认为刨根问底的面试会让人们发现被隐瞒的真相。
“当你在面试中详细讨论简历的内容时,那些说谎者就会含糊其辞、躲躲闪闪。”他强调,面对面或是对着摄像机说谎是很难的,尤其是在年龄问题上。正因为此,他相信自己的门户网站是招聘者挑选潜在候选人的有效渠道。
他还强调,除了简历上给出的证明人以外,你还得“另辟蹊径”进行核实。令人吃惊的是,此前竟然没有一个人想过要核实奥赖尔登的背景,尤其是自从他担任如此高级的管理职位以来。
“要设法向应聘者以前的老板、同事,或是那些曾为他们工作的人进行核实,但要确保这些人是你自行挑选的。证明人的确是调查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弗林特补充道。“不要只向那些简历结尾给出的证明人核实。”
Holiday Extras的首席执行官马修•帕克(Matthew Pack)则对德科的研究结果感到意外。这家公司出售旅行附加产品,比如机场酒店和停车预订服务。帕克对自己公司全面细致的招聘流程充满信心,认为这套流程可以让那些自称具备某种技能或经历的人在面试时“原形毕露”。
他还碰见过那种把网站上的范文直接复制和粘贴到简历中的人。“从面试可以发现,他们显然与简历中的描述不符,他们并没有花时间来写简历。”
“我们有些职位还要求进行测试,比如计算机程序员。”过去他曾遇到一些应聘者自称拥有至少五年的Java或PHP程序开发经验,但在测试中,“他们就是干不来”。
对某些人来说,伪造简历以获得面试机会似乎不算什么难事。但随着人们对数字工具的使用越来越多,这种做法可能变得越来越难。
但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你如何才能在不撒谎的情况下推销自己?帕克认为,从最近一段时间的简历来看,它们缺乏一份好的求职信。你在简历中需要详细描述事实,但求职信是“将你与求职职位联系起来”的机会,他说,“大多数雇主之所以招聘员工,是因为公司不断在发展,因此你有必要说明你如何为公司增加价值”。
但如果你仍然觉得自己有可能侥幸蒙混过关,那么请注意:你有可能进监狱。2010年,29岁的里安农•麦凯(Rhiannon Mackay)被判处6个月监禁,原因是她在简历中撒谎,以谋取普利茅斯医院国民健康服务体系信托(Plymouth Hospitals NHS Trust)的资本项目管理员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