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社会下,公司作为经营主体,它属于资方,也就是公司资本的拥有者和决策者。员工,是劳动力,隶属于生产力,属于生产要素范畴。员工是公司从事运营而用资本有期限租赁的一种契约关系而形成所谓的人力资本,他是资本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此,员工与资本的依附关系因而成立。资本社会的本性,用我师缠中说禅的观点:社会中的人与自然无依附关系,人与人之间也无任何依附关系,而所有社会中的人都全部依附于资本这个无形的形态特点!
社会人文发展,社会形态进步,资本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极力隐藏其嗜利的本质,以歌舞升平,以人文关怀,以团队文化,以人性福利,以忠诚感,以归属感等艳丽的太平胜景来钝化资本的冷酷。色彩再艳丽也改变不了蜘蛛有毒的本质!而员工在这一种色彩泡沫萦绕的空间内,渐渐迷失于泡沫的艳丽中,同样也继续追求着泡沫的艳丽。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站在资本范畴的“人口红利”已经被瓜分告罄,没有任何优势。以加工为主的资本向还拥有“人口红利”的东南亚转移就是一个标志。也就是说,廉价的人力资本在中国已经越来越难被资本所能轻易租赁到了。员工,成为公司经营中较大的成本,其权值在成本范畴越来越大。那种靠人力来达到产出规模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因为人力成本原因慢慢的在失去竞争力。如果“人口红利”的消失没有随之而来的劳动力素质相应的整体提高,那于资本而言,是最大的不公平。看到中国某些行业,国外劳动力的补充,就是资本本性的选择。
阐述这么多社会中人人都能感知到的现状。那么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作为资本的外形--公司以及作为劳动力的社会称谓--员工该何为才是本文的关键吧。
作为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将人力资本最终计划到成本中去。公司是一个经营的实体,要对资本的本性负责而不是经营者个人的人性,人性在资本面前是没有任何价值的。公司更不是事业单位,也绝不是慈善机构,盈利是其唯一的考核指标。站在资本的角度,站在盈利的天平上,站在投入产出的等式面前去衡量人力资本的价值,这至少是找对了思考点和度量基准点,至于人力资本如何发挥更大的效能和回报,那是公司的管理效能了,当然,管理者还是人,还是被划入人力资本范畴,如此循环,定能找出资本效能的最佳方案。
作为员工,自身的技能就是自身的资本价值租赁度量,技能的提高,是人力资本租赁价值不被资本低估的不二法门!
A老板做食品代理生意,每到月底,看着自己账户的余额,很是欣慰,但是发薪日一过,账户数字的单薄就让他阵阵刺骨的心寒。每年生意规模达到1500万,毛利达到225万,但是发出去的工资就总计180多万,其他的车辆、库房、资本利息、商超费用等等杂费都还未计算。最终,落了一个生意规模的公司名声,自己的收益也就局限在自己给自己所发的工资而已!
B公司是运营婴童食品的公司,这个品牌最大的竞争优势就是有货的终端必有人员营业推广,曾经一个时期,市场拓展速度极快,短期内成为了这个行业的知名品牌。当市场拓展期结束后,处于正常运营时期时,高昂的人力成本成为这个品牌亏损的最大原因,于是按照达到多少销售额的终端才配备营业推广人员,结果,裁员的结果伴随着销量的直线下滑。从此,便纠结在裁人增员的泥淖之中,一年后,此品牌的亏损现实导致其退出了主流婴童食品市场。以人员营业推广为营销重点,这是产品力不足的最大表现!
C公司的市场营销模式采用直销模式,全国在编员工10万左右,采取佣金制,以区域为单位进行组织架构建设。C公司每月销售额几个亿,但是营销系统所发的员工工资为0,这种先有产出再有额度内的佣金模式,是人力资本效能的极致体现!
用人是大事,是企业的生死之事,尤其是人力成本的普遍性性增加情况下,如果不把握好人力资本所带来的经营效益增加,那可就真是企业的生死之事了!